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这些行为侵犯了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了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职务犯罪的特点包括:
1. 犯罪客体的复杂性,职务犯罪不仅侵犯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还可能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
2. 犯罪客观行为的职务关联性,职务犯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破坏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受损。
3. 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包括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等。
职务犯罪涵盖了诸如贪污罪、受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多种罪名,并依据犯罪情节和法律规定进行相应的量刑处罚,其中自首和立功是量刑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3月17日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

职务犯罪 - 百度问一问

想知道职务犯罪?当前有1675位法律答主在线,为您实时解答法律类纠纷、案件问题。
实时在线 专业解答
持证律师3分钟内回复
咨询
8月4日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检察专题研修班举办2025-07-20 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中期汇报会在京召开2025-07-03 最高检:构建刑事检察自主知识体系 更好促进刑事检察发...
2024年6月13日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对明知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
查询
实施日期: 2021年03月01日
第九章 渎职罪
第三百九十七条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百度律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