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生谈

2024-01-01 00:51 | 电商达人,杭州拾山味网络科技官方帐号,健康领域创作者

人体有生物钟,养生也有时间表~不同时期的养生重点都是不同的,养对了,能更好地强体防病。

今天送您一份2024年最实用的“养生月历”,在新的一年里为健康做一份长期规划,愿您新的一年,无病痛之扰,幸福安康~

1月——保暖防寒,补肾养肾

1月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后两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气温持续走低,因而养生第一步就是保暖防寒。

尽量避免太早出门,太晚了也别在外逗留,暖好肩颈、腰腹部不要露出,裤子穿暖,袜子穿厚,不要以自身阳气抵御寒冷!

多晒太阳,大大的补养阳气!清代医家曹庭栋在他的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中说:

「日清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

可以晒晒手心、后背、头顶,如果风大就隔着玻璃晒,晒到身体发热,寒气重的人会边晒边打喷嚏,还有人晒太阳就流清鼻涕,这都是在排寒。

但如果想要有所取舍,晒太阳时需注意这一句话:“晒头不如晒背,晒背不如晒肚。”

其中尤其是肚子下这个肚脐的位置,更是要晒到,甚至晒的好还有日光灸的效果,这肚脐位于任脉之上,可温通元阳,多晒多灸可以使脾胃健旺,所以如果你日常工作繁忙,或是没时间去晒太阳,那么可以休闲时,在肚脐处艾灸。

艾灸肚脐时,可以用隔姜灸,也比较好操作,把鲜姜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再用食盐把肚脐的孔给填平,把切好的姜片放在肚脐上,将艾绒置于姜片点燃,感到温热且舒适为度。

但现代人脾胃虚寒,但会艾灸的少,艾灸的专业性比较高,操作不当,容易烫伤皮肤,我们在艾灸时,身边最好有个人看着,以免烫伤,身边很多朋友都来说,艾灸完很舒服,但是自己却没时间天天艾灸,一个星期能抽出一天来艾灸就不错了。

确实为了生活我们牺牲了很多时间,甚至是健康为代价,但反过来想,身体保养好了,不疼不难受,才能更有力气精力去生活,为了方便大家都能调养好身体。

分享一个简易版艾灸,睡觉时候都能灸,它是南怀瑾大师根据道家养生秘方所创,用艾绒、花椒和桂圆肉,这三种东西搅碎捏成球,塞进肚脐中,别小看这个肚脐,它是会吸收的,要知道我们还在娘胎时,饮食呼吸都是依靠肚脐。

而这三味都是偏温热疏通的,艾叶苦辛,生温熟热,为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花椒这种东西不起眼,确是可以温中散寒的好东西,尤其是身体因为虚寒瘀堵的,花椒都能给把寒气散掉,寒气没了,再加上艾草的疏通性,身体也就通了;桂圆肉主要是调和这两味的作用,益气血,健脾胃,身体乏力虚弱者,适用。

这三种一结合,体内,尤其是中焦的寒气散了,阳气补进去了,瘀堵的位置给通开了,那咱们上面的心火自然能顺畅通行,火引下来了,自然也不会再找咱们的鼻、咽、口了。

这个肚脐灸的制作很简单,桂圆肉、花椒、艾绒按 2:1:1 比例,也可以按照这个剂量,桂圆肉20粒、花椒30克、黄金艾条1根。这些都打碎后捏成球,睡觉前塞进肚脐里,用医用贴或者保鲜膜封住即可。

现成的肚脐灸,在这三味的基础上还添加了酸枣仁和枸杞,一来可以有助于阳气的输入,而且还能安神,表面还添加了花椒粉,加速身体的吸收,外用贴用的无纺布,透气性好。

每一颗都用蜡纸包好,密封在玻璃罐中,用的时候拿出来一塞即可,非常方便。

建议贴的时候不光贴肚脐,在双脚脚心也各贴一个,有助于帮我们把肾水往上引,这样促进心火肾水交汇,火能降得快些。

身体特别虚的,用三天停一天,给我们身体一个缓冲,渐渐地瘀堵的地方被疏通了,身体都很舒畅,疲惫感乏力感,都会随着这些瘀堵,一起被清出去。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肚脐贴来调理下身体吧。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脾胃虚寒;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腹部凉,痛经,宫寒;

脸部、头发爱出油,痰湿重;

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体内湿气重;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2月——适当春捂

这个时候虽然有的地方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但“倒春寒”不时来袭,气温总是起起伏伏,若盲目减衣,很容易着凉,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胃病等的发生风险。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要做好春捂的准备,即尽可能迟地卸减冬装,“捂”住身体的热气,以保证阳气生发的体内环境。

1、春捂有讲究,牢记4个数

①8℃:指的是昼夜温差。若昼夜温差大于8℃,则是该捂的信号,并重点捂头颈、背部、腹部和双脚。

②15℃:“春捂”的临界温度。一般情况下,当白昼气温超过15℃且比较稳定时,可以不捂了。

③24-48小时: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可以适当捂一下。

④7-14天:在气温回升后,也需要适当再捂7天左右,体弱或高龄老人则最好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更好地适应。

注意:“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捂过头了反而会造成“捂热综合征”。

3月——疏肝

可有失眠多梦、情绪低落、易生气、厌食等表现。因此,春三月,宜疏肝养肝。

饮食上宜多食养肝补脾的食物,如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菜、猪肝等。

4月——健脾祛湿

四月是清明谷雨时,雨水增多,外界环境容易产生外湿,而春季本就是内湿较重的时节,这样内外湿气夹击,可出现舌苔厚腻、大便不成形、身体困重、瘙痒、关节疼痛等湿气加重的情况。

春天要养健脾,醋泡姜就是健脾养胃的食物。中里巴人认为: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今年已100岁高龄,却依旧身强体健,其养生秘诀之一就是常年食用醋泡姜。

以前路老的脾胃功能不太好,常容易呃逆、胃胀、在坚持食用醋泡姜后,脾胃问题有了明显改善。

注意:

有形体消瘦、口干舌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目眩耳鸣、舌红少苔等症状的阴虚火旺人群,不宜食用醋泡姜。

醋泡姜特别适合:

·脾胃虚寒

·消化差

·手脚冰凉

·特别容易感冒

·寒性咳嗽

·受凉胃痛

·没有胃口

·寒湿之人(有白苔重的人,吃了醋泡姜,舌苔变得史无前例的干净)

·痰湿肥胖之人

强烈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而且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

早上就吃三片,酸的过瘾,辣的温顺。孔子也是爱姜之人。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凡事都不要过量。

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结合,很脆很香,一开始在喉咙这里,有一股热乎劲儿,慢慢顺到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湿热质的我,吃了三天,也没有感觉到上火的迹象,醋的收敛功效果然厉害。

因为太好吃,晚上忍不住又吃了两片,发散之力收敛,而不会有太多升阳兴奋的作用,晚上也睡得很安稳。(不过对于神经比较敏感的人,慎)

姜吃完了,还会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过的醋,更加开胃、助酸、止痛。

如果你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严重缺乏,或是吃的太过油腻的时候,腹泻的时候,都可以喝上一点,缓解不适。

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醋泡姜最满意,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月——重养心

5月份包含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意味着气温将越来越高,雨水越来越多。此时暑邪夹杂着湿邪,容易蒙蔽清窍、阻滞心阳,使人出现头晕、头重、胸闷、心慌等症状;而且温度上升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2023翻篇吧#等情况增加。

因此,5月养生,尤重养心。

养心最简单的方法是要做到“心中事少(保持心情的愉悦)、口中言少(少说废话)、腹中食少(吃饭七分饱)、自然睡少(睡足7-8小时即可)”四大原则。

6月、7月——抵暑热、驱暑湿

6月后天气炎热、湿度大,到七月更要经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两个月是常常暑热和潮湿交替,湿气更重,人体会有不思饮食、口苦口臭、口渴但不欲饮等症状。

因而养生要注重抵御暑热侵袭和湿热之邪。

平时出门做好防晒,日常可适当多吃一些苦瓜、绿豆、百合、丝瓜、黄瓜等,能清热、解渴、消暑。至于有湿热情况的人,可以试试畅透小方:

【配料】

佩兰10克——除陈气,芳香、醒脾、化湿;

竹茹、陈皮各10克——理气燥湿、清热化痰;

荷叶6克——升清阳,利湿、解暑;

绿茶6克——清热解毒、清心除烦、醒脑提神。

【用法】直接泡水,作为代茶饮即可,早晚各泡一次,对于体内有湿热的人,一周左右就能见效。但阳虚怕冷、便溏的人慎服。

8月、9月——润燥

8月、9月要经历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此时易产生秋燥,但调理各有侧重点:

立秋:湿燥

8月初立秋时阳气开始敛降,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常会出现咽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干咳少痰等“秋燥”的症状。但此时大暑刚过,人体内还处于一种暑湿的状态,所以容易出现外感秋燥和内伤暑湿,合而为病。

湿燥证表现:鼻塞头痛、咳嗽喉痒、瘙痒脱屑、干燥不泽、皮肤皴裂、大便粘滞、口干、脘痞、胸闷、身重。此时,可以用大蒜马齿笕水调理。

【做法】大蒜一头、马齿苋一把,加水煮烂即可。

大蒜温中消食、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马齿苋益气、清热解毒,散血、凉血消肿。

若有咳嗽,可加入甜杏仁,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若有腹泻,可加入酸石榴皮,能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10月,滋阴润肺

气候变冷,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而秋季燥气当令,燥易伤肺,所以润肺也很关键。

11月、12月,护阳,适当进补

11月已是立冬,而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意味着人体的阳气会潜藏于内。所以,冬季要护阳,避免寒邪侵犯。

核桃米酒汤,温心阳

先把核桃捣碎,放入锅中小火炒香,再倒入米酒,用文火煮10分钟左右即可。一天吃一到两次。

米酒是甘温之品,可以温阳散寒;核桃仁也是甘温之品,能温补肾阳,同时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它们搭配起来吃,适合脾肾阳虚兼有便秘人群。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而且民间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等现象得到改善。但进补的时候要注意:

①准妈妈、中老年人等适合清补。吃一些百合、山药、甘蔗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适当食用西洋参、沙参、麦冬、铁皮石斛等食材。

②各种虚证体质,如气虚、血虚者适合温补。可以吃羊肉、牛肉、大枣、核桃等。

③普通健康人群均可选择平补的方式进行养生,简单来说规律合理的饮食即可。

交流一下
抢沙发
8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