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健康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由有来医生提供,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中医湿热症的表现及症状

夏欣欣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 全国第64
百度健康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中医所说的湿热,影响较为广泛,可出现全身湿热的症状。比较常见的证型有肝胆湿热、脾胃湿热、膀胱湿热、大肠湿热等,证型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

1、肝胆湿热:肝胆湿热是湿热蕴结肝胆表现出的证候,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患者可出现口苦、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自觉时冷时热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皮肤黄、眼睛黄等黄疸表现。通常可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茵栀黄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清肝胆、利湿热的作用;

2、脾胃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酒酪,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之邪蕴于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患者可出现心烦、口苦、口中黏腻、腹胀、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大便颜色黄褐臭秽、小便量少而排出困难、舌苔黄腻等症状。通常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人参健脾丸、甘露消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对缓解脾胃湿热有一定的作用;

3、膀胱湿热:湿热之邪蕴结于膀胱,或饮食不节导致湿热内生,下注于膀胱,膀胱气化失常,主要表现为小便量少色黄、尿频、尿急、小便浑浊、小腹胀痛、苔黄腻、脉滑数、排尿困难等。通常可遵医嘱服用清淋胶囊、三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对缓解膀胱湿热有一定的作用;

4、大肠湿热:饮食不节,或过食辛辣、不洁之物,暑湿热毒侵犯肠胃,导致湿热蕴结于大肠,阻碍气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可表现为腹痛、泄泻秽浊、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大肠湿热者可遵医嘱使用加味香连丸、葛根芩连丸,可以起到一定清热祛湿的作用。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