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怎么处理

张媛媛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 全国第21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1~3个月内仍有黄疸。可以通过光照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母乳性黄疸通常是因为喂养母乳引起的,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有关,这种酶可通过增加肠道内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分离,使肠道中未结合的胆红素含量增加,进而引起肠道重吸收的胆红素含量增加,进而增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使患儿出现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任何治疗,如果停止喂养母乳,可在24~48小时之间使症状明显减轻,但是不能停止母乳喂养。如果胆红素水平达到了光疗标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光照治疗,通常可以使皮肤黄疸消退。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如果有特殊异常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