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大自然

1/6

教你如何识别虚假新闻,让谣言止于自己(上篇
如果你对虚假新闻深恶痛绝,那么推荐去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ander van der Linden在2023年3月发表的新书《Foolproof》,他提出了“心理疫苗”概念,其中最通用的一种“疫苗接种‘’方法,本质是通过揭露假消息的基本构成元素从而识别其逻辑漏洞。
假消息编撰专家有一套“操纵”民众的方法论,即‘DEPICT’:
1. Discrediting/使他人失信: 假消息传播者往往声称那些质疑自己的人是在弄虚作假,让对手不被信任,自然会增加自己的可信度。全世界最熟练使用这个技巧的那必须是川普了。比如他在2017年2月17日发推文说:“虚假新闻媒体(衰落的、、、、)不是我的敌人,而是美国人民的敌人。真是病态!”
2. Emotion/利用情绪:多项研究发现,让人处于情绪状态中可以显著增加人们对虚假新闻的信任度,尤其是道德愤怒、焦虑、恐惧这些负面的情绪。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来自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的一篇浏览量超过了5000万的新闻标题:“健康的医生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两周去世”。尽管报道是事实的,但这个标题非常误导人,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医生的死与他接种新冠疫苗有任何关系。
3. Polarization/两极化:极化手段即有意识地通过强化负面信息而加剧两个群体之间的鸿沟和分歧(比如两性之间、不同党派之间),从而让民众的思想观点极端化,甚至长此以往会导致“情感极化”,即因为某些方面的思想观念不同而延伸到个人层面上的相互厌恶。极化手段经常被用于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甚至还常常利用机器人来发布或转发极化内容,从而淹没有争议问题的讨论,进而加剧社会分歧。例如,一项大型社交媒体调查显示2017年加泰罗尼亚公投期间的400多万条Twitter帖子里,有25%的帖子发布和40%的回复是来自机器人。
4. Impersonation/冒充:即冒充他人或组织机构的身份,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冒充名人或权威组织,我们需要很仔细地辨别一个所谓的权威人物是否在该领域具有专业知识。俄乌战争中,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的“浅伪造”内容——即经过篡改的图像和视频,冒充乌克兰或俄罗斯军队的存在,试图欺骗观众有关战争状态的真实情况。
(剩余内容见下篇)

2023-12-23 05:31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