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奇趣灯泡

1/7

【心理学知识11】 🔥鲶鱼效应🔥强者必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活力来源于竞争、压力和挑战】
-
什么是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但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

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都在沙丁鱼的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

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
-
如何理解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

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样需要引入鲶鱼型人才,以此来改变企业相对一潭死水的状况。

鲶鱼效应对于“鲶鱼”来说,在于自我实现。

鲶鱼型人才是企业管理必需的。鲶鱼型人才是出于获得生存空间的需要出现的,而并非是一开始就有如此的良好动机。对于鲶鱼型人才来说,自我实现始终是最根本的。

鲶鱼效应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

沙丁鱼型员工的忧患意识太少,一味地追求稳定;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安宁。“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
总结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许多公司在团队现代的时候,由于没有鲶鱼的刺激,所以导致团队整体工作积极性下降,同时效率也会下降不少。

当不同的对象是这条让员工充满积极性的鲶鱼时,领导者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但一定要注意将鲶鱼和沙丁鱼群融入在一起,而不是让他们互相产生矛盾。

2023-12-09 20:09
交流一下
抢沙发
134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