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卷爱看书

1/5

【每天一点心理学】踢猫效应
🐱原版小故事: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踢猫效应”产生的原因: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好像张满的弓弦,稍有裂纹就会崩断。

生活在这样高压下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脆弱的极限,一点点不顺的小事都会使得情绪一落千丈,怒火会像膨胀已久的火山,喷射而出。

周围的人也许正处于雷同的状态,于是,这种糟糕的心情或者情绪便会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

稍不留意,还会带给自己的家人,使他们成为“踢猫效应”链条末端无辜的受害者。

“踢猫效应"的负面影响:
在现实的生活里,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

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

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如何避免"踢猫效应":
1⃣️控制情绪
人是一种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动物,那不防通过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在遇到事的时候一定要冷静。

及时的和对方做一个换位思考,这时也就会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对不良情绪就适时的做了一个很好的疏导和化解,同时也就避免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2⃣️接受批评
控制情绪之后,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思考。

虚心接受对方的批评的意见,理性判断对错,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批评中受益前进。

2023-10-28 17:51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