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肌酸激酶偏低的原因和危害

王喜福主任医师心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 专科第3

肌酸激酶偏低的情况,与长期缺乏运动、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因素有关。若持续处于偏低水平,可影响肌肉正常功能,不利于维护身体健康,需及时调整生活方式、用药方案等。

1、长期缺乏运动:肌酸激酶多存在于肌肉中,如果机体年老体衰、久病等,致使身体虚弱、运动耐力降低,长期卧床、久坐等而缺少运动,可导致肌肉不断丢失,体内肌酸激酶水平也会不断降低,不及时纠正甚至可导致肌肉萎缩,需要合理参与体育锻炼,以改善肌肉功能;

2、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常见于内分泌紊乱的患者,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异常而需要遵医嘱使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导致肌酸激酶水平降低,还可能引发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内分泌紊乱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3、营养不良:患者如果长期熬夜、挑食、过度节食等,导致摄入的能量及营养无法满足机体需求,造成营养不良致使肌肉流失,也会有上述指标偏低的情况,多伴有身体消瘦、无力等,严重时会影响各脏器功能。建议调整膳食结构,尽量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等,并注意规律作息,保持体型适中即可;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为碘摄入过多而造成甲状腺功能亢进,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会累及骨骼肌,由于肌肉萎缩而使肌酸激酶降低,多伴有突眼、颈部粗大、眼球震颤等症状。患者需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测、颈部CT等检查,判断病因后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防止病情持续进展。

除此以外,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恢复期,提示机体处于恢复期,建议继续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观察肌酸激酶水平,直至恢复正常,期间还需配合医生继续治疗,防止病情反复。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