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既济

2022-01-11 14:05 | 深圳谦和既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甲骨文中龟壳

甲骨文迄今发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成熟文字,来自差不多4000年前的殷商时,现在推测甲骨文应该不是最早的文字,传说的造字大神仓颉所处的时代更加久远,而且甲骨文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体系,并不是一种萌芽阶段的文字。

甲骨文却几乎完美的从殷商时期一直传承到现在,而且已经有大约1500个甲骨文字被很好的解读出来。

几乎我们现在的文字体系和甲骨文的文字体系,以及表达方式,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大家熟知的十大天干,十二地支,在甲骨文文字体系中就已经很成熟了。

下图是甲骨文中的十天干表和十二地支表,

下图这片甲骨,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为什么叫做甲骨文呢,是因为第一次发现甲骨文的时候,文字是刻画在龟甲或者是大块的牛胛骨上的。以龟甲的数量为最多,因为龟甲有足够多的刻画面积!想到这里的时候,就很好奇的想知道"龟"字在甲骨文中是怎么写的,的确是非常象形,一眼就看出那只“龟”字。

在商周时期,龟壳还有一种广泛的用途,那就是占卜。

为什么古人会如此热爱龟壳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句俗话:人体就是小宇宙,人体就是小天地。

甚至现代的物理学界还出现一种说法,认为宇宙就是一个意识体,类似人的大脑的结构。

在古代的这些专家学者眼里,他们认为乌龟更像一个行走的“小宇宙”。

天圆地方

整个乌龟壳就是天地运行法则的全息对应,所以用规格来占卜,大规模的用作刻画甲骨文的材料,并不是古人的心血来潮,可以说,这是“天选之龟壳”。

天圆地方,乌龟的背甲像天一样凸出,如山,象天,腹部的背甲像地一样扁平,如海平面,象地。乌龟好像在承载天地。

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由于有天人合一的理论指导,认为天地文物都是天地运行的结果,为天地所化生,这种观点是天道产生人类,这个“天道”也可以理解为上帝。

和西方的宗教文化相比,中国古代的天帝形象更像一个物理学家,而西方文化的上帝是拟人化的。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思维方式的基因是有严谨的科学精神的。

上图是古人的天圆地方图。

这简直就是按照乌龟画出来的,果真不愧是“天选之龟”。

龟壳全息图

乌龟有四条腿象征四季、四方、四象,和头部合成五行格局。

乌龟的腹部,有十二个分区,十二个代表着十二地支。

整个乌龟的龟背正好对应“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也对应占卜理论中的天干地支;整个乌龟的背部可以看成总结一数列五块代表五行,两侧各四块,共计八卦,对应八卦。

围绕着天地人周围一圈是十片龟甲,对应十天干。如下图:

龟的背部外围拥有龟纹二十四格,对应二十四山,二十四节气。

乌龟背部的龟纹中央有三格,代表着“天”“地”“人”三才;龟背周围十格代表着十大天干;龟背周围一圈的24小格代表着二十四山,对应一年二十四节气。

迷人的二十四格

龟的背部外围拥有龟纹二十四格,这是很奇妙的事情。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方位有二十四山格局。

一个龟壳的布局,如此神奇,包含所有代表宇宙玄机的密码,这是一种天地的全息对应,古人发现了并不意外。因此龟被喻为四灵之一。

有些人养龟来吸取天地的精华之气,做风水布局也是常有的事情。

五花八门的养龟讲究

一般人养龟就是好玩,也有一些人为了旺财,所以养金钱龟,不管三七二十一,名字好听。

想来养一条狗,是不是直接也是旺财了。

据说,养龟要起大作用,不仅要选品种,还要讲究方位。

小编查到这些资料的时候,笑坏了。

我们就听着好玩就好,别当真。

比如在家中西北隅养大只而强壮的金钱龟,六十七岁的老爷爷还可以做爸爸。西北为乾卦,其他自行脑补了。

再比如在卧室的西南方位养龟,可以调养脾胃,西南主土,主脾脏,这样脾得到滋养。

感觉小宇宙要爆发了!

乌龟壳的生理构造

乌龟壳从生理构造来看,属于乌龟的骨骼系统。

这种结构,和人类等动物是相反的,一个是皮包骨,一个是骨包肉。

乌龟的壳和乌龟是不可以分离的,其实龟壳本身就是乌龟骨骼结构的一部分,乌龟根本无法离开龟壳。

乌龟的腹部到壳中间是没有骨骼的,如果失去壳乌龟就是没有骨头支撑的肉团。

神奇的气象台

如果纠结于用乌龟壳用来占卜,显得太没文化,那么乌龟壳还有一个更实际的天气预报功能。

乌龟在古代本身就可以用来“预测天气”和观察气候的。

民间有句谚语:“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指的就是如此。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种“龟背”预测天气的说法科学解释为:由于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反之空气干燥因此得来“龟背”预测天气的民俗传说。

也许现在的科学解释是肤浅,而古人更懂乌龟壳的真正运作原理,那是更加高等的科学理念。

谦和既济,趣味知识分享,并非严肃指导,仅供娱乐茶余饭后而已。

交流一下
6
28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