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健康

2022-03-26 11:24 | 漫说健康官方帐号,健康领域创作者
对于南方朋友们而言,还能比“回南天”更讨厌的事吗?
墙上湿漉漉、家具冒水珠、衣服晾不干.......似乎空气中都能掐出水来。
所谓的回南天,其实是一种天气返潮现象,由于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是湿漉漉的景象,墙壁、地面甚至被窝都会被凝结水珠。
返潮现象不仅对室内家具等场所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对于关节疾病患者、皮肤病以及胃肠道疾病等。
湿气一重,人会表现出哪些现象?
随着空气湿度加大,人也会变得疲惫不堪、食欲不振、情绪郁闷等表现,这种现象便在中医称为“湿气重”。
所谓的湿气,就是重浊、粘滞、趋下的,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都是湿气的来源。而湿气重,其中一个保险就是体内的水分难以被代谢出体外。
通常而言,湿气重会有这些现象:
第一,舌胖大、苔白滑或黄腻
体内湿气重,舌头就会变得胖大,舌苔会变得白滑或者黄腻。
因“脾喜燥恶润”,湿邪最易困脾,导致脾失运化,不能运化水液,而脾又主肌肉,与舌头的功能密切相关,脾所不能运化的水液弥漫到舌头就会引起舌体胖大、苔白滑的症状。
要是湿邪在脾胃瘀而化热,熏蒸舌苔,还会使舌苔变得黄腻!
第二,没有食欲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主运化,有受纳和消化食物的功能。而脾胃被湿气所困,失于运化,就会导致消化不良,出现没有食欲的症状。
第三,口味有异味
脾气和胃开窍于口,脾胃功能的变化可以通过口腔的变化反映出来。
脾胃被湿气所困,不能及时消化食物,导致食物腐败产生臭气,会通过肠道散发到口腔中,出现口臭的症状。
第四,浑身困重、易疲劳
脾主运化,能够从食物中吸取营养,满足机体活动的需要,而且脾主肌肉,这种功能在维持身体肌肉的活动方面尤为突出。
若是脾胃湿邪所困,运化失司,不能吸取足够的营养,就会出现肌肉乏力、身体怠倦的症状;而且湿邪为重滞之邪,脾气不能够运化,就会导致湿邪泛溢肌肤,出现浑身困重的症状。
第五,大便粘腻
湿邪为患,容易下迫大肠,出现大便粘腻不爽的症状。
因湿邪粘滞,容易使大便的黏度增高,并且还会导致肠道蠕动能力下降,出现大便粘滞,难以排除的症状。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人都有过食油甘厚味但又缺乏运动的习惯,导致现代人体内生湿气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有“十人九湿”之说法。
中医讲“百病多由痰作祟”,痰就是湿气的化生之物。
要想去除湿气,春季我们需要做好哪些事?
1、规律饮食
中医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湿邪的发病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
脾胃不能运化,体内的水液不运,导致水液化为湿气;而脾胃的功能与人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过食油甘厚味这类滋腻之品最易助长湿气。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熬夜也会损伤脾胃,使脾胃对水液失于运化,导致湿气内生;并且熬夜还容易引动肝火,熏蒸体内的湿气,导致湿热的产生。
3、多运动
《黄帝内经》记载:“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人体内津液的正常运行和输布需要气的推动,而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津液的流通,促进湿气的排除,运动可通过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根本上祛除湿气。
回南天,警惕细菌滋生
乍暖还寒,阴晴不定,墙滴水,地冒水,玻璃流水,空气中都能拧出水来……
这种潮湿的“回南天”同样也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再加上天气反复变化,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
因此在这种天气下,建议还需避免聚集在人群密集较多地方,戴好口罩,勤洗手,出汗时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外邪侵入身体。
交流一下
抢沙发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