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生谈

2023-08-17 13:53 杭州 | 电商达人,杭州拾山味网络科技官方帐号,健康领域创作者

最近有个方子,只要你想养好脾胃之气,把中气养足,就一定需要。

我发烧的时候,没胃口,渴、发汗降温、发汗后补充津液,全靠它扛着。

这个方子绝对平和、简单、食材特别好准备,有手就可以做,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 发烧无法出汗

  • 发烧之后感觉口渴怎么喝也不解渴

  • 没胃口,吃不下东西

  • 日常口干

  • 养胃气,让你不吃东西也能一直能抗住

  • 便便不通

  • 中气不足(守护身体的后防线)

大米+水,你会获得3种好东西

没错,这个方子就是大米+水,煮出来的,米汤,米油和米粥。

为什么是大米?

五谷为养,大米是首选。这也是千百年来我们选定他做主食的原因。

有人觉得大米会生湿,恰恰相反,大米,水稻生长在水中,如果它不能抵御水湿,早就无法生长了,他不会生湿,是我们的主食中最最平和的一种。

古人入药的大米,也叫粳米,粳,硬也。《本草备要》中,这样说它👇

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色白入肺。除烦清热,煮汁止渴(仲景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并用之以清热、补不足。

左边是圆粒粳米,右边是长粒大米。选购时可以看包装上是否有粳米字样。我自己做米汤,粥油,五常大米和粳米口感都很好。按照古法,更倾向于粳米。

大米汤:日常补水,发烧时更是让津液跟上

发烧需要发汗,这汗是津液的一种,并不是凭空而来,一定要及时补上。

很多人喝水总是不解渴,生津止渴,没有养到津液,喝了就尿出去了,所以一直口干,发烧更是难受。

我们一般的水都是大分子水,身体不容易吸收,米汤,米粥里的淀粉,会把大分子团分解成小水分子,更有利于吸收,让津液去温润烧着的身体,让滋润身体里的每一处虚火,再把垃圾全部代谢出来。

想要不伤津液,大米汤一定要有

这些虚火的时候,多喝米汤

  • 发烧需要补水

  • 总觉得口渴,口干

  • 不爱喝水

  • 皮肤干燥起皮

  • 总觉得饿(胃里虚火太多了)

我喝米汤,觉得它特别润,一般喝水,会觉得水很硬,米汤会在嘴巴里化开的感觉,好像不是我喝下去,而是它自己融进身体里去。

脾胃弱的时候,五谷是首选,大米补虚有神力,给脾胃「生机」

发烧或是刚刚恢复的时候,身体真的没有任何气力,很虚,脾胃功能也没有恢复,这时候,我唯一能吃的就是米粥米汤了,五谷为养。大米更是五谷首选,通过熬煮,把它精华熬出来,再渣的脾胃也能顺利吃下去。

粥煮好了静置片刻,此时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谷米的生机,便都在浮在面上的粥油里了。

总说要补充蛋白质,其实身体在很虚弱的时候,勉强吃进去,也消化不了。

有米汤帮我们保护胃气,有胃气则生。

这里说说胃气是啥。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也指中气,是指胃中运化水谷之精气。有胃气,也就有饥饿感,吃得下,消化得了,才能转化为气血。没有胃气,吃不下东西,人体的元气也会渐渐衰弱。

生病时,顾护着我们的胃气,特别是吃药的时候,都可以多喝米汤,避免药伤了脾胃。(你甚至可以用米汤来送服一些西药)

日常煮法,简单,快速,秋冬必备,人人可用

① 煮米汤:日常当水喝,补津液

大米汤不必太浓稠,煮着最简单,水和米的比例不拘,大概10:1左右,水开后放大米,放入几秒钟后就可以转小火,煮上15分钟以上,汤色渐白就可以喝了,可以反复煮,煮2~3次,大米吃不吃都行,有点类似于「药渣」了。

发烧的时候,几乎没喝过白水,全靠米汤,前两天根本吃不下东西,只喝水,热乎乎的米汤,可以帮着发汗,发汗之后补津液也还是米汤。它更快地帮着身体代谢垃圾,把身体里的垃圾,随着汗,小便,排泄出去。

如果发不出汗,多加一点料👇

你平时也可以多喝米汤,晨起一杯水,换成米汤米油,比单纯的水好很多。

② 煮出有粥油的粥。发汗充饥,一发汗,体温就降下去。

如果我们日常喝的水比较多,那就认真注意些粥油,粥油,其实是更为浓稠的米汤,他拥有米汤的所有好处,因为更为浓稠,实际上是把大米的最最精华的部分充分提炼,无外乎说它「赛参汤」,好处也真的太多了。👇

做法也蛮简单,多一点时间,1:10的比例,就是多煮一会儿,就会把粥油煮出来。我们提炼出来,得到谷气,吃下去,就养到胃气,人特别舒服。

③ 太极米浆粥(完全还原古人的粥糜)

这个太极米浆粥,源自紫林斋主的《太极米浆粥》。其实是完全还原了古人对于粥糜养人的复刻。我做了,觉得特别好吃,整个米粒全部融化。

想要做到古人说的柔腻,一定是水米合一的。

张安定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其系利害,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张耒 《粥记》

它的水米比例是20:1,也就是2L的水,配上100ml体积的大米。👇(555ml的水瓶,需要这么多)

冷水下锅,大火煮开后,小火一直煮2小时,最后半小时需要搅拌(避免糊锅)

煮到这个程度就可以啦

最后是这样,水米合一的状态,米汤+粥油+粥糜,所有的好,他都有。

大米粥不脾胃之气,一早上喝一碗熨帖之际。

来不及米汤,还可以试试这些补津液,健脾补虚的方法

如果你没时间用米汤滋阴,这个糕点也帮你健脾,同时还可以化痰疏肝。这就是八珍糕。

八珍糕。它以山药、山楂、薏米、茯苓、莲子、芡实、麦芽、白扁豆为料,不得不说,古人对于食材的搭配非常讲究。

我国的名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365种草本,分为上中下三大类,而属于上的草本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可常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山药、莲子、茯苓、芡实、薏仁这些都是上品,主养命以应天。山药、莲子肉、白扁豆滋补脾阴;山楂和麦芽化滞,茯苓和薏米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这八种食材组合,有升有降、有阴有阳。

这位八珍糕的创始者,明代御医陈实功,用这8味食材,加入大米、粳米、白糖作为糕点,不光健脾养胃,味道还不错,深受当时皇帝的喜欢。而这位御医也是高寿之人,寿命高达81岁,他称赞八珍糕道:“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后来清代御医把这个方子献给了乾隆皇帝,据中国历史档案馆所藏《上用人参底簿》记载,乾隆经常服用八珍糕,如果没有了,还亲自朱批让太监们赶快去做,可见重视程度。自乾隆40年以来,历代皇帝、皇后、嫔妃、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等等,无不竞相服食。慈禧太后也喜吃八珍糕,直至晚年,服食八珍糕从未间断。

为了大家都能吃到这么一口正宗健康营养的八珍糕,我们翻阅了古代的典籍,拜访了众多国学大医,听取他们的想法,经过数十次的改良配方,终于制作出了一款糕点,非常还原,味道又好,带回给家人品尝,都称赞不已。

现代的点心甜品很多,但大多都是高油高脂的,吃多了人容易发胖,还容易生痰生湿,困扰脾胃。

而这款无蔗糖低脂的八珍糕,咱们便可以放心吃了,配料都是简单的谷物果实,像是莲子、薏米、山楂、鸡内金、麦芽、茯苓、山药、砂仁、小麦粉、鸡蛋、食用油、盐等,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了几味食材搭配,更符合咱们现代人的“现代胃”。

很多人进补吃得多,但是脾胃不通,堵得慌,吃的都堵在外面,咱也吸收不了这里的营养,这时候就靠这个鸡内金,一路帮我们在前面疏通清理,这样后续的食材才能各自发挥优势,把营养补益进去。

我们脾胃不好,最头痛的就是湿浊难祛除,湿浊困脾,就如同给脾胃束缚上了一层网,给困住了,但我们这里的薏米、茯苓、砂仁,都是祛湿化湿的。

薏米主降浊,茯苓主祛湿,砂仁主温散,这三者搭配,无论什么样的湿浊都能给化开,温散出去。

麦芽山楂都是行气开郁,化瘀的;莲子清心醒脾,把“沉睡”的脾胃给唤醒,注入“动力”;山药健脾益气,把我们把虚弱的脾气给补上去。

这款古方八珍糕,有补有通,有升有降,平和不偏,用山药去补,用茯苓去疏通;用莲子去补,用山楂疏通;用麦芽去补,用鸡内金疏通。薏米微寒,有砂仁的温和之性去化解,使整体达到平衡,补而不腻,补中有疏。

将所有食材打后,与小麦粉和鸡蛋和之,制成一块块精致的糕点,烘焙后,浓郁的麦香蛋香混着各种果实的味道,味道丰富,一口下去能吃到八种果实,这营养没得说!

很多老年人担心牙齿状态不好吃不动,其实这个糕点嚼着咬着都不费劲,若是牙齿松动厉害,我们还可以就着牛奶或是水吃,更加软糯。因为不添加蔗糖,很多不能吃甜食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吃。

交流一下
抢沙发
9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