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指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速度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代偿情况可分为失代偿型、代偿性、过度代偿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有很多,包括严重感染性疾病、产科疾病等,且疾病过程中缺氧、酸中毒等因素也可促进其发生和发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症状多样,除了有原发疾病临床表现以外,常有出血、休克等表现。高危人群包括急性严重感染、创伤患者,以及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病等疾病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原则为序贯性、及时性、个体性及动态性,主要治疗包括基础疾病的处理及诱因清除、溶栓治疗及对症处理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其基础疾病均有较高死亡率,大部分患者的死亡率为31%~86%,其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严重性明显相关。并发症包括血栓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如心梗、脑梗等。该病通过防止原发病和改善微循环进行预防,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子机制了解逐渐深入,这将帮助人类进一步预防与治疗此疾病。

百度百科
全国已服务299,771,187人98%好评1分钟回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 1. 疾病基础:DIC基于多种疾病,损伤微血管,导致凝血活化、血栓形成。 2. 治疗原则:包括序贯性、及时性、个体性及动态性治疗。 3. 主要症状:包括出血、休克、栓塞和溶血,出血最常见。 4. 辅助治疗:活血化瘀药物如川芎、三七等可辅助DIC治疗。
...全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精选笔记

DIC的分期与机制:从高凝到纤溶亢进

携李子漫游的Alice
2024-10-28
138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理生理学

唇诺哟994
2023-11-19
462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二二病毒追踪者
2023-12-18
4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实时智能回复

头像
健康助手 100万+人聊过 学习了海量医学知识,可以回答任何健康问题,如推荐医生、用药咨询、指标解读、疾病诊断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背景下,由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引起。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其主要症状包括出血、休克、栓塞和溶血等。 1. 定义与背景: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发生在多种疾病的背景下,由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引起。它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进而引起出血及微循环衰竭。 2. 症状:DIC的主要症状包括出血、休克、栓塞和溶血等。 3. 治疗原则:治疗DIC的原则是序贯性、及时性、个体性及动态性。主要包括基础疾病的处理及诱因清除、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因子补充、抗纤溶疗法、溶栓治疗及对症处理等。 4. 建议: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病因,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尚勤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全国第63
1、血小板减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常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是因为在广泛的血管内凝血过程中被消耗。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水平,及时发现和应对变化,尽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