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埋线治疼痛

2023-06-19 23:06 南宁 | 推介中医养生知识和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等组织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脏腑具有各自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物质基础,以五脏为中心进行和维持着整体的生命活动。

血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血液循行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现象。

脉为血之府,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流注于全身,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前提和条件,因此血液的循行正常与否,决定着生命活动能否正常进行。

中医学认为,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血在脉中循行,内至五脏,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血液在循行过程中,为各组织器官提供丰富的养料,又将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分别运输到有关器官而排出体外。血液的运行主要起着运输体内各种物质的作用。

心、血、脉是一个相对独立而且密闭的系统,其中,脉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

血液的正常循行,必须依靠于气的推动、温煦和固摄作用。

气为阳,血为阴,气血冲和,阴平阳秘,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血液方能正常地不断循环流动,在人体内起着运输、调节、防御等功能。

血液运行的方向,分为离心和向心两个方面。

离心方面是指从心脏发出,经过经脉到络脉,反复分支,脉管逐渐变小(孙络),最后流布到全身各脏腑组织之内。

向心方面是指血液在各脏腑组织内经过利用后,带着废物由孙络到络脉,由络脉逐渐汇合到经脉,最后返回心脏。

水谷精微,奉心化赤而为血,血流于经脉而归于肺,肺朝百脉而血运于诸经。

血液自经而脏,由脏而经,向心与离心而循环不息。

血液的正常循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是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的协调平衡;其二是脉管的完整通畅;其三是血量的充足和血行环境的温度适宜。

这就必须依赖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正常发挥和调节。

一、心主血脉

心居于胸中,心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又称心主血脉。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依赖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不已,故《素问·五藏生成》说:“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病源候论》也说:“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循环腑脏。”

《读医随笔》说得更为具体:“凡人周身百脉之血,发源于心,亦归宿于心,循环不已。”所以血液循环的动力在于心。

心脏的正常搏动要依靠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使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从而保障血液在全身的正常循行。

心脏是血液循行的枢纽,心与脉构成的闭环通路是血液循行的通路。心还参与生血,水谷精微进入心脉,受心阳的温化可以生成血液;心血充养脏腑也可以促进血液的生成,而使血量充盈,可见心在血液的循行中发挥着主宰作用。

心主血脉,为血脉循行的基本动力,全身的血液依赖心气的推动在脉中正常运行,输送各处,“诸血者皆属于心”,“人心动则血行诸经”。

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

二、肺主气,助心行血

肺主治节朝百脉,助心行血,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送到全身。

肺助心行血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肺朝百脉”。朝,即聚会、朝向;百脉,泛指人体全身的经脉(此指血管)。所谓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经过肺的吸清呼浊,气体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至全身的功能。

由此可知,一方面许多经脉汇聚到肺,另一方面肺又朝向全身的经脉,使心肺在结构上相互联系。

肺助心行血的生理基础是“肺司呼吸”的功能,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从而促进血液运行。

肺助心行血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肺有节律的呼吸吐纳,主持呼吸节律,因而在肺中进行清浊之气交换而布散周身的血液,也随着呼吸运动而有节律地在脉中运行,以此参与心率和心律的调控;

二是肺使血液保持洁净的状态,使血液自身具备了畅通运行的条件;

三是肺通过生成宗气助心行血,心脏搏动是血液循行的基本动力,心搏又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而心气的盛衰与宗气密切相关,宗气影响着心搏的强弱和节律。

宗气“贯心脉”而助心行血,正是通过肺朝百脉实现的,故《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四是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影响血行,故称肺为相傅之官。

三、肝主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

肝藏血是指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血量亦随之改变,“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肝的这一功能,古称为“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贮藏血液,是指肝具有贮藏一定血液于肝内及冲脉之中,以供给机体各部生理活动之所需的作用,故肝又有主“血海”之说。

二是调节血流量,是指肝脏根据身体的不同生理状态,合理地分配和调节各部位所需血流量的多少。

当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时,外周对血液需要量相对减少,相对富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而蓄以备用;当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血液的需求量相应增加,肝脏在升动之性的配合下,将所贮蓄的血液通过经脉,按生理需求将血液输送到相应部位。

所以王冰注释《素问·五藏生成》时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应当指出,肝调节血流量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若肝血不足,调节血流量失常,则会导致机体众多部位供血减少,脏腑组织失养而见各种病症;三是防止出血。指肝气能收摄约束血液,防止血液溢出脉外。

这是气的固摄作用在肝脏的体现,肝气充足,收摄有力,藏血正常,表现为血行脉内而无出血之患。

此外,肝还具有生血以补充血量的作用,其机理有三:一是肝能疏泄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促进血液生成所需的营气和津液的充分化生;二是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功能,可以调节充足的血流量营养与血液生成有关的脏腑,使诸脏腑在生血过程中功能活跃;三是配合肾精化血。

因此《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脏能“生血气”。《张氏医通·诸血门》也指出,肾脏藏“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四、脾主化生和统摄血液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这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精微物质的作用。

饮食物虽受纳于胃,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幽门下输小肠,作进一步精细的消化吸收,但必须依赖脾,才能将饮食物化为精微(营养物质)。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必须依赖脾的运化才能输送至全身。

脾吸收精微物质后,一方面上输于心肺,化生为气血,以营养全身;另一方面是通过脾的直接散精,将精微物质布散至脏腑组织而发挥其营养作用。

因此,脾的运化功能,能够化生气血,气血充足,一方面保证了脉中血量的充足,另一方面气血充养于脉,保证了脉管的致密完整和滑利,脾还有统摄血液的功能,这是指脾气具有的功能,又称“脾统血”。

脾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脾统血的机制,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其次与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相关,因气血充足是血行正常的重要条件之一。

脾的统血功能,控制血液使血液在脉管内流行而不至于溢出脉外。

五、肾主藏精充盈血量

肾主藏精,精血同源,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肾脏对血液循环的作用:一是肾精可化而为血,二是肾阴肾阳为诸阴诸阳之本,既能充盈血液又为脏腑阴阳气血之根本。

肾脏对血液循行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血量的充盈。

肾对血液生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肾精生骨髓,骨髓生血。

肾中精气充足,则血液化生有源;二是肾精所化生的元气对全身各脏腑功能均有激发和推动作用,间接促进了血的生成。

肾精充足,元气旺盛,则血液因之而充盈。

综上可知,血液循行是五脏共同调节的结果。心为血液循行的基本动力,肺助心行血,亦为其动力;肝之疏泄藏血和脾之统摄;肾精化而为血,为人身阴阳之本,则是血液循行的调节因素。血液循行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现象,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五脏共同调节的结果。

心、肺、肝、脾、肾在血液循行中功能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其中尤以心、肝、脾、肺四脏为主。

共同维持了血液循行的正常进行,从而维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交流一下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