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营养师99

2023-10-01 11:50 | 分享膳食营养,健康保健,公共卫生相关知识

人体皮肤的基本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是人体抵御外界不良因素侵扰的第一道防线,成年人全身皮肤面积大约为1.5~2.0平方米,约占体重的16%。

一、人体皮肤的基本结构

人体皮肤的组织结构由外往里可分为三层,即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同时皮肤中还附带有毛囊毛发、汗腺、皮脂腺及指(趾)甲等附属器官,另外还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肌肉组织。

1.表皮

表皮处于皮肤的最外层,它决定了皮肤的原始外观状态,如干燥或柔润、黝黑或白净等。

2.真皮

真皮对于皮肤的弹性、光泽及紧实度等产生直接的影响。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又称为皮下脂肪层,位于真皮下方,具有保温防寒、缓冲外力的作用,同时,它也会影响皮肤的饱满程度,分布均匀的皮下脂肪层可使女性展现曲线丰满的优美身材,太多或分布不均匀的皮下脂肪则会使之显得臃肿,而皮下脂肪过少则又会给人一种干瘪及皱褶的皮肤外观状态。

三、表皮的基本构成

表皮作为皮肤的最外层,厚度约为0.1~0.3mm,由多层各种大小不同的鳞片状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由表皮的最里层(基底层)发育而来。

基底层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一列一列向上移行至表皮的最外层即角质层,新生细胞在向上移行过程中,在不同的层次,其大小、形态均发生了变化,因而先后形成了表皮的各层,从内到外依次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表皮各细胞层各具不同的特点。

1.基底层

基底层是表皮的最内层,附着于基底膜上,由一列相互平行的柱状细胞组成,我们称这些细胞为基底细胞。基底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很强,是表皮各层细胞的生成之源,新生的细胞在向表皮上方浅层移行过程中逐渐分化,形成表皮其余几层的细胞,故基底层又称为“生发层”。在皮肤破损时,基底细胞通过分裂增生而使破损处得以修复,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2.棘层

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由4~8层不规则的多边形体积较大的细胞组成,细胞向四周伸出许多细短的突起,故称为“棘细胞”。

3.颗粒层

颗粒层位于棘层之上,由2~4层较为扁平的梭形细胞组成。由于此层细胞内含有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故有“颗粒层”之称。

由基底层向上移行而来的表皮细胞在这一层发生较大的代谢变化,既可合成角蛋白,又是形成角质层细胞、向死亡转化的开始,因此它起着向角质层转化的所谓过渡层的作用。表皮细胞经过此层后完全角化,失去了细胞核,转化成无核的透明层或角质层。

在颗粒层内部的上层部分的细胞间隙中充满了疏水性的脂类物质,成为一个防水屏障,一方面使水分不易从体外渗入,另一方面也阻止表皮内水分向角质层渗透,对皮肤内水分含量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致使角质层细胞的水分含量显著减少,成为角质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4.透明层

透明层位于颗粒层之上、角质层之下,仅存在于手掌和足趾处,由2~3层无核的透明细胞组成,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5.角质层

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外层,由多层已经完全角化的死亡细胞组成。作为人体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的第一道屏障,角质层细胞的细胞膜厚而坚固,细胞内充满密集平行的角蛋白丝,使得角质层对多种物理和化学性刺激具有很强的耐受力,能阻挡异物和病菌侵入,并能防止体内组织液向外流失。在代谢过程中,靠近皮肤表面的角质层细胞会逐渐脱落,形成我们日常所称的皮屑。

角质层的状态直接决定了皮肤的外观状态,如角质层过厚,皮肤就会显得晦暗无光;角质层含水量过低,则会导致皮肤出现干燥、脱屑等现象。

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表皮细胞由分裂增殖、上移并分化到脱落的过程,同时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过程。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新细胞,而角质层最外层细胞则不断脱落,细胞的这种不断脱落和更新的过程,形成了表皮的新陈代谢,周而复始。

三、真皮的基本结构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通过基底膜与表皮基底层细胞相嵌合,对表皮起支撑作用。主要由纤维状蛋白质、基质和细胞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其中乳头层位于浅层,较薄,纤维细密,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触觉小体等;网状层位于深层,较厚,纤维粗大交织成网,并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

1.纤维状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种体积很大的分子,化学上称为高分子,它呈链状结构,就像一根长绳子。两个蛋白质分子靠近时,会黏合缠绕在一起,形成更粗的绳子并继续与靠近的其他蛋白质相互吸引缠绕,最终构成我们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的纤维状物质。不同蛋白质构成的纤维的性能也不一样,有的弹性高,有的刚性强。

真皮内的纤维状蛋白质主要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

(1)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是真皮纤维的主要成分,约占95% 。胶原纤维具有韧性大、抗拉力强的特点,能够赋予皮肤张力和韧性,抵御外界机械性损伤,并能储存大量的水分。浅在乳头层的胶原纤维较细,且方向不一,而深部网状层的胶原纤维变粗,与皮肤平行交织成网。

(2)弹力纤维

弹力纤维构成弹力纤维的弹性蛋白分子具有卷曲的结构特点。在外力牵拉下,卷曲的弹性蛋白分子伸展拉长,而除去外力后,被拉长的弹性蛋白分子又回复为卷曲状态,犹如弹簧一样。所以,弹力纤维富于弹性,但韧性较差,多与胶原纤维交织缠绕在一起。乳头层弹力纤维的走向与表皮垂直,使皮肤受到触压后能够弹回原位;网状层弹力纤维的走向与胶原纤维相同,与皮面平行,使胶原纤维经牵拉后恢复原状,使皮肤具有横向的弹性和顺应性,对外界机械性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3)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为较幼稚的纤细胶原纤维,在真皮中数量很少。

2.基质

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物质,充满于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等纤维束的间隙内,起着连接、营养和保护作用,其中含有的透明质酸及硫酸软骨素等黏多糖类物质可与水结合,防止水分丢失,使皮肤水润充盈。

3.细胞

真皮当中还含有一些功能细胞,其中成纤维细胞能够生成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以及网状纤维等,对皮肤的弹性及抗拉性具有重要作用。

交流一下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