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埋线治疼痛

2023-09-02 10:37 南宁 | 推介中医养生知识和方法

咽痛一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病证。同一症状(病证)的发病机理并不一定相同,因此有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阳明病、少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对该病均有论述,尤以少阴病篇论述最多。

  阳明热证

  《伤寒论》198条:“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曹颖甫先生明确指出此为胃有热而胆火独盛,胆火上逆冲激肺部,故其人咽痛,但欲清炎上之火,必当引热下行,此大黄黄连黄芩汤证也。

  少阴寒证

  《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伤寒之脉,不应有汗,今反汗出,此乃阳亡于外,里阴内盛,病不在太阳而属少阴,虚阳在上,郁于咽喉则咽痛,阴寒内盛则吐利。治当回阳救逆,可与四逆汤加半夏散及汤加减。曹颖甫先生认为此为假热实寒证,宜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汤。

  阴虚内热证

  《伤寒论》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本条下利伤阴,阴虚内热,虚热寻经上扰,经气不利,见咽痛,胸闷,心烦症状。用猪肤汤滋阴润肺,清热利咽。现在临床应用不多,刘渡舟先生曾治疗一个华侨女学生,突然嗓子哑了,疼而且干。因为学生在学校吃药不便,刘老治以猪肤汤,药服痛止。

  咽痛热证

  《伤寒论》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临床常见咽喉红肿热痛,其证机为邪热所侵,热灼咽喉而不利,治以甘草泄热而缓急;不愈者,此为邪热与痰搏结,气机不得宣达。故加桔梗开宣肺气,用桔梗之咸味破咽中热痰,

  咽痛寒证

  《伤寒论》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根据条文,难辨寒热虚实,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伤寒论》七版教材以方测证,认为“此为寒邪客于咽喉,邪气闭郁,痰湿阻滞所致,因寒邪痰湿客于咽喉,故咽喉部一般不见红肿,同时或可伴见恶寒、痰涎多,气逆欲呕,舌淡苔润等。用以半夏散及汤,通阳散寒,涤痰开结。”笔者以为若为寒气搏结,口淡不渴之证不可不辨。黄元御认为:“浊阴上逆,冲击咽喉,因而作痛。半夏、桂枝,降其冲气,甘草缓其急迫也。”此理亦通,可做参考,扩大临床应用。

  少阴阳虚格阳证

  《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主要表现为面赤,不恶寒,手足厥逆。此咽痛的证机是少阴阳虚,虚阳浮越而搏结于咽,其治当破阴回阳利咽,方用通脉四逆汤加桔梗宣肺利咽,正如仲景所言:“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厥阴寒证阳复太过证

  《伤寒论》334条:“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证见“下利,厥后发热”,易寒易热是厥阴病的特点,其证机是邪热偏在气分,阳气恢复太过而为邪热,邪热上攻,结于咽喉。若热从下泄则不出现咽痛。仲景于本条未指出方药。曹颖甫先生认为此条咽痛为大肠之热移热于肺,指出“厥阴之便脓血,为阳回血热,独宜白头翁汤”。可供临床参考。

  毒热阳郁证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临床表现为“咽喉痛,面赤斑斑如锦纹,唾脓血。”其证机是毒热郁结于咽喉,咽喉脉络为毒热之邪所搏结不通,治以升麻鳖甲汤,解毒凉血,化瘀通阳。

  阴毒血证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主之。”临床表现为“咽喉痛,面目青(斑色晦暗),周身疼痛如棍棒拷打,不唾脓血”。其证机为血寒凝涩,气血不通。治以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尤在泾言:“蜀椒、雄黄二物,阳毒用之者,以阳从阳,欲其速散也。阴毒去之者,恐阴邪不可劫,而阴气反受损也。”

关于咽痛的中医治疗,历代医家著述颇多,伤寒论虽惜字如金,但涉及咽痛的论述就不下9条,叶天士医案涉及咽痛的也为数不少,可见伤寒温病均对咽痛非常重视,

然而书本理论再全面,临床上错综复杂的咽痛原因仍然可以使许多从业者混沌不清。


咽痛是临床常见病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或因火热,或因痰湿,或因肾虚……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咽痛,很多人都会想到“上火”,觉得应该“清清火”,“火”是一个原因,但不能代表全部,辨证不能少。


玄麦甘桔汤加味治燥热咽喉疼痛


【组方】:玄参10克,麦冬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升麻10克,薄荷8克(后下),胖大海10克。

【治疗】:燥热内蕴,燔灼咽喉,症见咽喉干燥疼痛,口渴欲饮,大便干,小便黄,或兼有声音嘶哑等。

【用法】:药7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分2次服。


自拟方治火毒咽喉疼痛


【组方】:连翘12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升麻12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木通10克,白芍10克,羚羊角0.5克(研末冲服)。

【治疗】:火毒内甚,上出咽喉,症见咽喉刺痛,起病急促,肿胀焮红,吞咽困难,舌红苔黄,脉洪数等。

【用法】:药10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兑入羚羊角粉,搅匀,温服,日1剂,分2次服。

▲黄芩



二陈汤加味治痰湿咽喉疼痛


【组方】: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贝母10克,射干10克。

【治疗】:痰湿壅盛,阻于咽部,症见咽部隐痛不适,咳吐不爽,伴头晕,胸闷,舌苔腻等。

【用法】:药6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分2次服。


滋肾丸治肺痨咽喉疼痛


【组方】:知母30克,黄柏30克,肉桂3克。

【治疗】:肺痨阴虚,虚火上炎,症见素有痨病,又见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口渴,脉数等。

用法】:药3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分2次服。


肾气丸加味治肾虚咽喉疼痛


【组方】:熟地黄18克,山萸肉10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附片3克,肉桂3克,地骨皮10克。

【治疗】:肾虚失敛,虚阳上浮,症见咽喉微痛,病程日久,伴口干,头晕,耳鸣,酸腰,虚烦失眠,小便清长,两足不温等。

【用法】:药9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病案再现


蔡某某,女,35岁,自由职业。


2011年7月13日初诊。

【主诉】反复咽喉疼痛3年。

【病史及刻下问诊】3年前患者行剖腹产手术后出现咽喉痛,之后断续发作,经治不效(具体不详),现咽喉疼痛,咽痛时伴两肩酸胀痛,有沉重感。

谈话15分钟以上则有咽痛,咽干。无梗阻感,无咳嗽,无咯痰,无声嘶,无灼热感。平日下午2~3点始作,晨起无痛感,自月经前1~2天起至经净咽痛整日均作。昨日少量流涕,饮“午时茶”后消除。

食欲佳,食后无胃脘胀,矢气不多。夜寐尚安。

大便日1次,成条,色黄。晨起小便偏黄,平时色淡黄,不短,不频,无灼热感,无夜尿。

晨起无口苦,不易口渴

平素不易出汗,汗少,天热时汗出亦不下达,剂腰还,无黄汗。偶有牙衄。四肢常无诱因出现淤青斑块,无疼痛感,大小不一,小者如钱币,大者如鸡蛋。

孕3产2,平素月经周期29~31天,10~11天净,前5~6天量较多,色鲜红,偶夹有红色小血块,经前无腰酸、乳房胀、小腹胀等症。带下色白,质稀。

剖腹产(2001年冬至凌晨2点)后,冬日怯寒,手足不温,无冻疮。夏日不恶热。平日无腰酸。

【舌脉】

舌质微红,左侧有浅齿痕,尖中苔少,有较多纵横交叉裂纹,根部苔白。

脉略弦涩,尺略沉;右寸分叉、内侧脉细偏浮弦、外侧脉寸前略沉,关上偏浮略旺,关后略沉;左偏细弦,关略浮。


既往无重大疾病史。

中医诊断“咽痛”,证属寒风夹湿瘀热,表证兼里,太阴兼少阳,病涉厥阴,兼肺气津不足。


【处方】

去节麻黄10g,连翘8g,赤小豆5g

桔梗9g,甘草9g,海风藤15g

秦艽20g,苦丁茶(自备)5g

牡丹皮10g,北沙参10g,生地5g

4剂,水煎沸40分钟一日2次,饭后温服。


复诊一:2011年10月12日

服药后,未明显汗出;无两胁胀痛;多语后咽喉仍略痛,略干,下午发作,无梗阻感,无咳嗽,无咯痰。

月经前无明显不适,本次月经6月30日来潮,8~9天干净,色鲜红,无血块;小便色黄;晨起口干,无口苦;肩部疼痛消失。


上方去生地,秦艽,加柴胡10g,黄芩7g,4剂水煎沸40分钟一日2次,饭后温服。


复诊二:2011年11月2日

咽痛缓解,无咽痒,语多则咽部不适感一症减轻;晨起咽喉觉舒;咽喉疼痛时,左肩膀微酸痛;

胸背汗出明显,头部不明显,汗出仍不下达,剂膝关节而还,大腿仅微潮;小腿部瘙痒略减;近几日嗳气多,无胃胀;

昨日大便2次,早晚各1次,晚上大便前腹痛,前软后溏;小便不短,色黄;

原每次月经8~9日干净,末次月经8月1日,经来时小腹微胀、隐隐作痛,经量稍多,多时须更换5、6片护垫、色鲜红,有少许小血块、色褐。


【处方】

薄荷(后下,煎开15分钟)10g

海风藤15g,苦丁茶8g

藿香叶(后下,煎开15分钟)10g

防风8g,木瓜12g,牡丹皮12g

红花10g,当归尾(酒炒另包)9g

连翘10g,赤小豆9g,金银花10g

桔梗9g,甘草9g

4剂,水煎沸40分钟,一日2次,饭后温服。


【随访】

自诉病情有好转,服药后无特殊反应;咽喉疼痛缓解,遇空调仍偶有发作,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有减轻。


病案探讨

咽喉,为肺之门户,亦是经脉循行交汇之处。在十二条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连于咽喉外,其他均直接通达,咽喉更是沟通内外之门户,若气机运行不畅,津液受损,邪犯人体,非常容易引起咽喉的问题。

同时也有医家专门探讨过少阴咽痛问题,因为少阴经循咽喉上行,且咽喉乃少阴之枢机所在。

综合上述情况使得临床探寻咽痛的具体病位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众多医家各执一词。



事实上,有一个简便的办法,即依据患者的伴随症状来鉴别具体的经脉

以本案为例,该患者最初发生咽痛在手术之后,可以考虑术中感受风寒,风寒之邪侵袭手太阴肺经致使患者少量流涕,病邪日久不除,使肺气受损,出现多语则咽痛甚的肺气虚表现,

同时患者咽痛时有肩关节酸痛,而肩关节为足少阳胆经循行之处,再者月经期咽痛甚,而月经乃厥阴肝经所主,因此,判断该患者的咽痛与太阴,少阳以及厥阴关系密切,

而病因则涉及风寒湿以及瘀热,患者语多则咽喉痛甚,考虑肺气津不足,月经量多,兼有血块,考虑厥阴经脉瘀热,瘀则血凝成块,热则迫血妄行。

而咽痛伴随肩关节酸胀,沉重感则考虑少阳风寒湿闭阻,综合以上分析可诊断:寒风夹湿瘀热,表证兼里,太阴兼少阳,病涉厥阴,兼肺气津不足。



治疗大法为祛除太阴风寒湿,通利厥阴少阳经脉,补养肺气,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伤寒论经方,此方用治表有寒湿,内有郁热之症,兼具辛宣、苦泄、甘淡之用,使寒湿从表经汗出而解,而湿热从内顺小便而出,

此方有祛风除湿化瘀之功效,用治郁热湿浊交蒸最合时宜。再增厥阴经脉药物,如海风藤,秦艽,苦丁茶,丹皮,功善通络逐瘀清热除湿,并用生地,北沙参补肺之气津不足。


二诊增加少阳经药物柴胡和黄芩,清除少阳经风寒湿以及郁热,

三诊去麻黄,恐宣发太过,损伤正气,用红花,归尾增加活血养血化瘀通络之力。

整个治疗过程没有用一味直捣咽喉的药物,例如射干,藏青果,木蝴蝶等,但立足疾病的根本,辨证求因,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只要辨证准确,便效如桴鼓

交流一下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