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高清图片大全
概述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
外观
植株外观
柴胡:多年生草本,主根较粗,圆柱形,质坚硬,黑褐色。叶互生,基生叶针形,基部渐成长柄;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全缘。复伞形花序多分枝,花小,黄色。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卵形,果枝明显。
狭叶柴胡: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圆锥形,外皮红褐色,质疏松而粗糙,茎单一或数分枝,叶细线形,抱茎,质厚,稍硬挺,叶缘白色,骨质;上部叶小同形。小伞形花序,花黄色,双悬果深褐色,棱浅褐色,粗钝,略凸。
药材外观
柴胡:根部入药,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狭叶柴胡:根较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少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功效与作用
柴胡气微香,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退热截疟的作用。
疏散退热:本品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可用于感冒发热,风热、风寒表证等病证。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柴胡多与葛根、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
疏肝解郁: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可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等病症。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等同用。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等。
升举阳气: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于气虚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等病症。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
退热截疟:可用于治疗疟疾寒热,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1]林余霖,李葆莉.新编中草药全图鉴 1[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284.
[2]林余霖.本草纲目原色图谱800例 1[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20.42.
[3]项金明.1200种中草药彩色图鉴 白金珍藏版[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47.
[4]钟赣生.中药学.第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80-181.
有来医生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