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尿不出来能恢复吗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 全国A+
百度健康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脊髓损伤尿不出来在临床上称为尿潴留,其为神经源性膀胱的表现之一。脊髓损伤导致尿潴留不一定能恢复,需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进行判断。具体如下:
脊髓损伤多由于炎症、肿瘤、外伤、变性、先天性疾病等因素所引起,膀胱与直肠功能障碍的出现与脊髓病变程度有关,往往与肢体瘫痪的程度一致。轻者可无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但常有排尿困难,重者则常有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膀胱不能排空。
若患者脊髓损伤处于急性期,通常为外伤后或发病4周左右,则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保留无菌导尿管,每4-6小时放开引流管1次,定期更换尿管,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若病情允许,应尽早进行间歇导尿,每4~6小时导尿1次,定时定量饮水,每次尿量控制在400ml左右,当膀胱的功能恢复,残余尿量小于100ml时不再导尿,以防膀胱挛缩,体积缩小,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或者脊髓损伤程度较轻,则一般能恢复;若发病超过4周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或者脊髓损伤程度较重,则较难恢复。
若患者脊髓损伤处于恢复期,则随着脊髓功能逐渐恢复,开始出现充溢性尿失禁,此时应注意保护肾功能,确保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内,一般能恢复。

三知健康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