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分区图
概述
头针是在头部刺激区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分区可分为运动区、感觉区、舞蹈震颤控制区、血管舒缩区等多个区域。
位置
头针分区可分为运动区、感觉区、舞蹈震颤控制区、血管舒缩区、足运感区、晕听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运用区、视区、平衡区、胃区、生殖区和胸腔区。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 正中线的中点往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与鬓角发际交点上下点之间的连线。
感觉区:自运动区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
舞蹈震颤控制区:自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血管舒缩区:自舞蹈震颤控制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足运感区:前后正中线旁开左右各1厘米,从感觉区上点往后1厘米,与前后正中线平行约3厘米。
晕听区:耳尖直上1.5厘米,向前后各移2厘米长的水平线。
言语二区:顶骨结节后下2厘米,向下作平行于正中线长3厘米的直线。
言语三区:晕听区中点向后平移4厘米长的直线。
运用区:以顶骨结节为起点,向下、前、后分别成40°角,长3厘米的直线。
视区:与枕外粗隆平齐,旁开1厘米,向上作平行于正中线长4厘米的直线。
平衡区:与枕外粗隆平齐,旁开4厘米,向下作平行于正中线长4厘米的直线。
胃区:以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作平行于正中线长2厘米的直线。
生殖区:以额角处为起点,向上作平行于正中线长2厘米的直线。
胸腔区: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从发际向上下各作2厘米长,平行于正中线的直线。
适应证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主要适用于治疗脑源性疾患,如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假性球麻痹、失语、共济失调、震颤麻痹、舞蹈病等。此外,也可以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头痛、运动神经元病、急性腰痛、肩周炎、消化系统疾病、胃下垂、膈肌痉挛等。
[1]朱邦贤,夏翔,吕明方主编.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63-64.
[2]梁晓春,孙华主编.中医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6:375.
有来医生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