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医问药网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中耳的解剖及生理

刘军主任医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中耳的解剖及生理

(1)解剖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四部分。

鼓室为一空腔结构,容积约 1-2ml,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根据鼓膜紧张部上下边缘为界线,鼓室分为三部分:鼓膜紧张部上缘平面以上的鼓室腔称为上鼓室,又叫鼓室上隐窝;中鼓室是位于鼓膜紧张部上下缘之间的鼓室腔;下鼓室位于鼓膜紧张部下缘平面以下。上鼓室的内外径约为6mm,中鼓室鼓膜脐部与鼓岬的距离只有约2mm,下鼓室内外径约4mm。北京301医院耳鼻咽喉科刘军

鼓室分为6个壁:外、内、前、后、顶和底壁。

鼓室外壁由骨部和膜部组成。鼓部主要是指上鼓室的外侧壁骨质,膜部为鼓膜。鼓膜高约9mm,宽约8mm,厚约0.1mm。鼓膜分为三层:上皮层、纤维组织层和粘膜层。鼓室内壁为内耳的外壁,包括如下重要结构:鼓岬、前庭窗(又称卵圆窗)、蜗窗(圆窗)、面神经骨管水平部(也称面神经嵴)、外半规管隆突、匙突(鼓膜张肌键附着处)。鼓室前壁为颈动脉壁,下部以较薄骨板与颈内动脉隔开,上部有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的鼓室口。鼓室后壁内侧为面神经垂直段,后壁上份有鼓窦入口,是鼓窦和鼓室的沟通要道。鼓窦入口内侧有外半规管隆突,面神经垂直段和水平段交界处后方为砧骨窝,容纳砧骨短脚。鼓室后壁的下内方,相当于前庭窗的高度有锥隆起,为镫骨肌肌腱附着处。鼓室后壁和外壁相交处有鼓索神经穿出。鼓室上壁为鼓室天盖,与颅中窝的大脑颞叶相隔。下壁是颈静脉壁与颈静脉球相隔。

鼓室内有以下重要的结构:人体最小的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听骨借锤骨上韧带、锤骨前韧带、锤骨外侧韧带、砧骨上韧带、砧骨后韧带和镫骨环韧带固定与鼓室内。鼓室有鼓膜张肌和镫骨肌,起到减缓内耳压力的保护作用。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成人大约3.5mm长。支配咽鼓管的肌肉有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当张嘴、吞咽、哈欠时上述肌肉收缩,使咽鼓管咽口开放,起到调节鼓室气压平衡的作用。

鼓窦是鼓室后上的含气腔,向前与上鼓室相连,向后与乳突气房相连,所以说鼓窦是鼓室和乳突相互交通的枢纽。

乳突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相互连通的气房组成,根据气化程度分为:气化型、硬化型、板障型和混合型。

(2)中耳生理

中耳的主要功能是传音、阻抗匹配作用和增压效应。将进入外耳道内空气的声能向内耳传递,在此过程中中耳通过声阻抗匹配作用,使内耳淋巴液的高声阻抗与空气的低阻抗得到匹配,使声能高效地传入内耳。这种声波增益作用是通过鼓膜和听骨链的功能来完成的。鼓膜的有效振动面积约55mm2是镫骨足板面积的3.2 mm2的 17倍,所以作用于鼓膜的声压传导前庭窗膜时,单位面积压力增加了约17倍。另外鼓膜振幅与锤骨柄振幅之比是2:1,所以鼓膜的弧形杠杆作用可使声压提高 1倍。鼓膜-听骨链的单窗传音系统保证了声波对前庭窗的单窗传音功能,声波导致的前庭窗和蜗窗膜位移为反相时,可使耳蜗听觉敏感度提高。听骨链的杠杆作用(锤骨柄与砧骨长脚长度之比是1.3:1,故当声波传至前庭窗时可增益1.3倍。咽鼓管的作用包括:维持中耳内外的压力平衡;引流中耳的分泌物;防止经鼻咽部的逆行性感染;阻声和消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