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约21.4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抑郁风险
日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三本心理健康蓝皮书。书中公布了《2022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该报告涵盖了对山东、河北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8万名15-26岁的大学生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业生涯规划和恋爱心理健康,以及抑郁和焦虑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大约21.4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抑郁风险,45.2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焦虑风险。其中,不同性别、学校、户口和学段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城镇户口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风险均显著高于农村户口,重点院校的学生抑郁焦虑风险也比非重点院校的大学生更高;本科生的抑郁和焦虑风险显著高于专科生。)
相较于其他年龄组,18岁至24岁的青年为抑郁高风险群体,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而在成年人群中,月收入2000元以下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最高,公司职员和公务员群体相对抑郁风险较高。工作倦怠对抑郁风险的影响更为突出,严重工作倦怠的组别中,抑郁风险检出率超过40%。
报告指出,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三个压力源是学业负担重、想念家人、不知道适合什么工作。大学生较高的无聊得分与更高的抑郁和焦虑风险有关。另外,有50.44%的大学生计划读研,打算读研学生的焦虑风险显著高于没有读研打算的学生。
调查还显示,有27.61%的大学生处于恋爱状态,25.40%的大学生处于单身但是想脱单谈恋爱的状态,这部分的抑郁和焦虑得分显著更高。不过,也有41.93%的大学生目前是单身,但也不想脱单。至于剩余的5.06%,未报告感情状态。
报告指出,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恋爱中的大学生抑郁得分相对较低,焦虑得分也较低,单身且有“脱单”愿望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得分明显更高;在无聊感方面,恋爱中的大学生无聊感得分最低。恋爱可能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关。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提高,精神压力过大,有很多人出现了心理方面的疾病。心理方面的疾病对人体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而且对家庭和社会安全也有重要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关心、关爱、关注自己和家人的,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