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循证医学?
这几年,随着各大医疗机构的发展,如卓正、知贝、怡禾等,以及各公众号、育儿大V的科普,了解循证医学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但还是有很多人对循证医学有一定的误解,比如:
循证医学就是不打针不吃药吗?
循证医学就是反对传统医学吗?
等等。
那么循证医学到底是什么?
其准确的定义是这样的: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学术定义很拗口,其实,它包括三个方面:
1、目前的最佳证据;
2、医生的经验;
3、患者的意愿。
后面两点相对容易理解,主要是第一点:目前的最佳证据。
什么是最佳证据呢?
例如:咳嗽
有人说:我上次咳嗽,刮痧就治好了。
有人说:医生给我开了止咳糖浆治好了。
有人说:这是急性支气管炎,需要吃点抗生素。
对于以上三人的发言,谁是通过“最佳证据”作出的决策呢?
其实以上三个人,就算是自己亲身经历,也都只是属于“个人经验”,都可能存在偏差。
我们要找的证据,最好是相对靠谱的证据、高质量的研究结论,如大规模的对照试验,通过这种试验,看看对于急性支气管炎,抗生素到底有没有效。
如果高质量的研究提示有效果,那可以作为高质量证据,同理,如果这些研究提示没有效果,也可作为证据。
也就是说,一名医生的经验是有限的,而且可能有认识上的误区,而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往往更可靠,如果这样的研究结果还能被重复,被反复验证,那说服力就更强,所以能成为医生诊断与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当然,可能有一天,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前得出的结论、我们遵循的证据被推翻。所以,只能找到目前的最佳证据,因此,循证医学的证据,并不是真理,而是我们目前能找到的最优解。
还有可能,某问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前无人尝试,并没有现成的可用证据,需要进一步探索,所以,循证医学,也不是万能的。
我的感觉,循证循证,最重要就是要有“证据”,而这个“证据”,不是某个人的个人经验,而是要有大量实验、数据等支持的。
而落实到具体的方面,循证医学会说,病毒性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孩子身高体重在一定的生长曲线上就是正常、夜醒不一定就是因为缺钙、“攒肚”不等同于便秘等等等等,对于科普正确的医学知识、缓解妈妈的焦虑方面,还是挺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