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上热下寒的神器,我做了一次乌梅丸~
乌梅丸 《伤寒论》里面厥阴病的主方,当然看病条很容易对这个方剂产生误解,很多人就因为这个病条
把乌梅丸当做了驱虫的药。
🌈实际上它的主治是严重的寒热错杂导致的问题,而现在的人基本上都是上热下寒有热有寒,所以适用范围还是非常广的。
之前临床用乌梅丸,都是直接开成汤剂,效果也非常好,前几天想要试试自己做成丸子。
当然它的做法,在《伤寒论》里面,也有详细的讲到~
首先把所有的剂量,换算到现在的剂量。根据考古研究,东汉时期(伤寒论的成书年代)一两约等于现在的15.625g,为了方便计算,采用15g这个整数。
换算出来就发现,这个原方量是非常多的,瞬间感觉工作量太大。于是直接去掉了十倍,又好像有点儿少,于是又加了一倍
最终
🌟🌟乌梅60枚 细辛18g 干姜30g 黄连48g 附子18g 当归12g 川椒12g 桂枝18g 人参18g 黄柏18g
⭐️1、乌梅用苦酒泡一宿,其实就是醋,拿了家里一瓶陈醋倒了大半瓶。第二天看的时候原本干的很厉害的乌梅,已经泡软了。
⭐️2、就是取乌梅肉。即使泡软了也相当难搞。尝试了几个在指甲都要劈坏的情况下,开始用刀切。。现代利器果然高效,半小时60个乌梅剥完。
⭐️3、蒸乌梅肉。 原文说蒸之五斗米下。查了一圈也没人说乌梅和米饭是隔开还是在一起。最终选择了放在一起,先铺好乌梅肉然后再放米饭,米饭提前泡了几个小时。
⭐️4、饭熟,把乌梅肉挑出来 (极其繁琐费眼,一边挑一边心里说天王老子让我做我也不做了。。)
⭐️5、捣乌梅肉。家里的蒜臼特别小,只能分批次。。捣捣捣捣捣捣捣捣捣 捣的昏天黑地。。 - -
6、乌梅加提前打好的上述药粉混合,加蜂蜜搅拌,继续捣捣捣捣捣捣捣捣捣。。
7、捏丸子。。。大的大小的小爷爷孙子齐聚一堂的感觉 - - 。。
终于做成了!!!
尝了一个,人间美味!!唇齿留香,没齿难忘。。。好吃到鼻涕眼泪哗哗流。好吃到崩溃。。。 - -
于是我决定送给朋友吃了。。
毕竟她上热下寒,手冷脚冷还上火,睡不好还烦躁,脾胃差吃不香~~
有以上各种情况的朋友不妨试试,做法还是蛮简单的,但是功效非常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