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皮温降低的原因

2023年7月27日
苏颖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 全国第79

皮温降低主要是由于各种疾病、药物、环境等原因,导致机体体温调节点改变、散热大于产热、产热不足、快速丢失热量、皮肤黏膜供血不足等,由一个或多个原因综合引起,好发于抵抗力低下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一、疾病因素:

1、感染:如肺炎、肠炎、泌尿系感染等,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在机体出现感染时,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点上移,在发热早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管口径变细,血流减少,使散热减少,皮肤温度下降,自觉“发冷”。机体的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逐渐升高。

2、低血糖:低血糖发作时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管口径变细,导致皮肤粘膜的血流减少,出现浑身发冷、大汗淋漓等症状,大量出汗蒸发后亦可进一步降低皮肤温度。

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的患者代谢率减低,导致机体产热减少,出现全身发冷症状。

4、贫血:贫血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机体为保护重要脏器的供血,会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使有效循环血量重新分布,减少皮肤黏膜供血,从而导致出现全身发冷症状。

5、周围血管病:多发性大动脉炎、雷诺综合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等,此类疾病科引起动脉血流受阻,从而产生肢体缺血的症状与体征,使患肢出现温度降低,出现“发冷”症状。

二、非疾病因素:

1、药物因素:过量使用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可能导致患者体温中枢调定点下调,使散热大于产热,从而出现低体温。

2、环境因素:暴露于寒冷环境或淹溺于冷水之中,由于热传递,迅速丢失热量,此外刮风和气候潮湿时也可分别通过对流和蒸发增加体热丢失。

3、生活方式:长期饮食差,可导致营养不良,使机体内产热物质不足,不能产生足够热量维持正常的体温消耗。

4、运动:由于运动等导致大量出汗后未能及时擦干或更换衣物,汗液蒸发时会带走体表的大量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