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九大口腔图
概述
临床并没有艾滋病九大口腔症状的说法,主要根据其原因分为口腔念珠菌病、毛状白斑、单纯疱疹等。
艾滋病是由HIV感染所致,会导致免疫抑制,出现相应的症状。
症状
根据导致艾滋病出现口腔症状的原因,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以下几类。
口腔念珠菌病
在艾滋病患者的口腔损害中最为常见,可表现为假膜型、红斑型口腔念珠菌病和口角炎,以假膜型最常见。
假膜型表现为黏膜上白色的膜状物,可擦去,常累及咽部、软腭、腭垂、舌、口底等部位;红斑型多发生于舌背和上腭,颊黏膜也可见,表现为弥散的红斑,严重时伴有舌乳头萎缩。
毛状白斑
是艾滋病患者全身免疫严重抑制的征象之一,表现为双侧舌缘呈白色或灰白斑块,有的可蔓延至舌背和舌腹,在舌缘呈垂直皱褶外观,如过度增生则呈毛茸状,不能被擦去。
单纯疱疹
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疱疹病毒损害,可使口腔黏膜出现斑疹、溃疡、糜烂等表现,且范围较广。
卡波西肉瘤
好发于艾滋病患者口腔中的腭部和牙龈,其发展阶段分为斑块期和结节期,呈单个或多个褐色或紫色的斑块或结节,初期病变平伏,逐渐发展会高出黏膜,可有分叶、溃烂或出血。
牙龈线性红斑
表现为游离龈界限清楚的火红色充血带,宽约2-3mm,无牙周袋及牙周附着丧失。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口腔黏膜可出现单个或多个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疼痛性溃疡。
非特异性口腔溃疡
会出现溃疡性改变,病损范围较大,不易愈合。
病因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导致感染HIV,之后HIV病毒随淋巴循环、血液循环等散播至全身,可对全身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容易导致口腔出现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等的发生。
治疗
需要针对艾滋病和口腔疾病同时进行治疗。艾滋病常应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拉替拉韦等药物进行治疗,需严格遵医嘱规范治疗。对于口腔症状,需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
如真菌感染主要以局部和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制霉菌素局部涂抹,碳酸氢钠溶液含漱,氟康唑、伊曲康唑口服等;病毒感染可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卡波西肉瘤可行局部放疗、激光、冷冻、手术切除等治疗;对于相关的炎症感染,如细菌导致的牙龈炎、口周炎等,可应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口腔溃疡也可应用沙利度胺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于增生性病变,如乳头状瘤主要以局部切除治疗为主。
[1]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145-151.
有来医生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