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线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胃病中大黄的功效

李爱国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 全国第29

大黄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中医认为大黄苦寒沉降,峻下实热,荡涤肠胃,走而不守,斩关夺门,有“将军”之号,故其处方用名有生军、熟军、川军、酒军等。

大黄用途甚广,为治疗热结便秘、壮热神昏的要药,对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及火热上攻的目赤、咽肿、咽痛、牙痛以及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病证,都可配伍使用。大黄所含的大黄酸、大黄素、大黄6—甲醚与大黄酚有良好的抗菌与止血作用,对防治胃病特别重要。

此外,大黄所含有的鞣质的用途很多,在医疗上主要有:

多用治胃肠道出血、水泻(鞣质具收敛性)以及肠道感染(鞣质能凝固微生物的原生质而呈现一定的抗菌作用),有止血和止泻等作用。

多作为创面保护药和局部止血剂。这是利用鞣质可使创伤组织表面蛋白质凝固,形成沉淀性痂膜,从而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发炎,减少分泌渗出和血浆损失,这一点在大面积烧伤的治疗上很有价值(针对感染、大面积渗出等重要环节),例如常用的大黄、虎杖、地榆等都富含鞣质,是中医治疗烧伤经常选用的药品。

据许多实验推测,大黄的止血机制之一是兴奋胃肠道的局部血管。去甲肾上腺素亦能提高血管收缩力,其作用出现迅速而剧烈,但维持时间较短。而大黄的作用较缓慢,且温和而持久,这可能有助于血管闭合及血栓形成,从而有利于止血。当然大黄的止血机制是多方面的,大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是大黄多种活性成分的综合作用。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