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线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黄褐斑的鉴别诊断标准

俞小虹主任医师皮肤性病科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黄褐斑常表现为面部色素沉着,由于当前面部斑的类型繁多,想要准确判断区分黄褐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了能够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了解黄褐斑的鉴别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求医小编就依次为大家讲解黄褐斑与其他疾病的诊断标准。

黄褐斑的鉴别诊断标准

黄褐斑与获得性太田痣的鉴别区分

从症状表现看,有三点进行区别。如果是两侧的发际部位发生病变时,获得性太田痣常常侵入有毛发区域(跨越进入),而黄褐斑一般不会;如果是位于上睑外侧发生病变时,获得性太田痣呈现出小斑点状,而黄褐斑呈现沿眶缘分布的指甲大小以上的弥漫性病灶;如果是位于颧部位发生病变时,黄褐斑是弥漫性的,而获得性太田痣大多呈现出小斑状,有时重度的获得性太田痣,其小斑状的病灶在愈合过程中也会显示出弥漫性。

黄褐斑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标准

从发病部位来看,前额部位的获得性太田痣好发在两侧,而黄褐斑以中央部位和眉毛上方多发。黄褐斑一般不会出现在鼻翼部位。

从颜色上来看,黄褐斑呈现出略带红色的黄褐色,而获得性太田痣大多是带有灰色的若隐若现的斑点。一般来说,获得性太田痣不太会随着时间而发生浓淡变化,而黄褐斑却会有变化。美容专家谈:

黄褐斑需与雀斑的鉴别区分

黄褐斑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机体内分泌失调引发黄褐斑;二是精神压力过大诱导皮肤的病变;三是各种疾病的迁延,如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妇科病等;四是体内多种维生素的缺乏造成黄褐斑发生;五是皮肤外用化学药物的刺激很容易引发皮肤黄褐斑。

雀斑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具有雀斑遗传因子的人群,一旦受到外界的某种刺激,如日晒、皮肤干燥等,就还很容易出现雀斑。

根据皮损特点鉴别:雀斑的皮损特点有3个,即皮损多发于面部双颊及鼻梁处;皮损为褐色或浅褐色;皮损大多呈斑点状或芝麻状存在。黄褐斑的皮损特点有3个,即皮损对称存在;皮损为黄褐色;皮损大多以片状存在。

黄褐斑和黑眼圈的鉴别区分

1、眼眶脂肪突出(眼袋)造成的阴影

下眼睑部位没有皮下脂肪,但是眼轮匝肌的深部有眶隔脂肪,如果压迫很容易疝出。正常情况下,眶隔脂肪有眶隔筋膜和眼睑皮肤等支撑组织包裹,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支撑组织渐渐松弛,加之颊部和眼窝部脂肪的萎缩和皮肤的张力下降,导致眶隔脂肪容易外突,就形成了眼袋。突出的眼袋在光线的作用下,在下方形成了一个深色的阴影,看上去很像是黑眼圈。这一类型的诊断要点是,即使化妆情况下,黑眼圈也没有改善,这点可与黄褐斑相鉴别。

2、表皮的炎症性色素沉着

眼睑皮肤是人体最薄的部位,虽然其构造非常单薄,但是感觉敏锐,所以是容易出现瘙痒和肿胀等炎症症状的敏感部位。不过,由于女性的眼睑皮肤每天都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妆品,比如粉底霜、眼霜、眼线笔、睫毛膏等,而且在卸妆的时候也是使用各种洗脸的产品过度揉搓和擦洗的部位,就容易产生表皮性的炎症性色素沉着。其特征是一种带有黄色的褐色斑,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下眼睑,而是伴发有上眼睑的相似病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跟黄褐斑进行区别了。

3、皮肤过薄导致眼轮匝肌透见

下眼睑部位的皮肤没有皮下脂肪,真皮深层就是眼轮匝肌,所以无论是谁,在疲劳时面部血液循环较差,眼轮匝肌的静脉呈现淤滞的状态,颜色从红色变为暗青色,就会出现黑眼圈。这才是真正的黑眼圈。正常的情况下,该部位的皮肤还是有一定厚度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黑眼圈,而由于某种原因皮肤比正常人薄的人则总是呈现出黑眼圈。对于这一类黑眼圈,诊断的要点是仔细观察该部位的皮肤厚度,从而与黄褐斑进行鉴别。

4、小皱纹

由于下眼睑的皮肤非常薄,故比普通皮肤容易出现皱纹,而且大多是细小的皱纹而不是粗大的皱纹。在这种情况下,远远地看去,人们看不到细小的皱纹,却看到下眼睑部位整个区域较黑,很多患者就认为这是黑眼圈。其与黄褐斑鉴别并不难。

5、后天性真皮黑色素增多症

下眼睑是获得性太田痣的好发部位之一,很多在这个部位出现的获得性太田痣看上去正好像下眼睑的黑眼圈。这一类黑眼圈并不是小斑块状而是区域形的,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两侧对称,大多在就诊时主诉黑眼圈,具有青灰色的独特色泽。Q开关红宝石激光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6、静脉透见

由于下眼睑部位的皮下静脉比较表浅而致使皮下可见蓝色,有点像黑眼圈的样子,这种情况下,也需与黄褐斑鉴别。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