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线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六大饮食习惯,决定你的健康

景晓玲副主任医师中医科综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
三甲

  对于美食的诱惑,相信没有人能抵抗得住。中国作为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家,各类的美食又是数不胜数,生活在这样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如何才能做到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又不损伤健康呢?今天小编就来为您讲讲饮食中的好习惯!

  1、食当细嚼,不可狼吞虎咽

  细嚼是消化的第一步,咀嚼越细,越有利于消化吸收,因为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与食物搅拌得越充分,越有利于食物进入胃肠道后的消化吸收。《养病庸言》云:“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

  其好处有三:食物中的营养精华易被人体吸收;稳定情绪,避免急食暴食;保护肠胃,有利于胃、胰、胆等器官消化液的分泌。暴饮暴食既伤肠胃,亦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容易发生吞、噎、呛、咳等意外,故自古以来,均不主张如此进食。

  2、食勿分心

  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想其他的事情,如看书、看电视既影响食欲,也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故进食时,应该将头脑中的各种琐事尽量抛开,把注意力转移到饮食上来,更可以有意识地调整主食、蔬菜、肉蛋等花样的搭配比例混杂进食。这样,既可增进食欲,品尝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消化吸收,对胃肠消化功能也有促进作用。所以,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食不言,寝不语”。

  3、大渴不大饮

  若一次饮水过多,水分迅速进入血液,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若饭前大量喝水,还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所以,即便在很渴的时候,饮水也要适可而止。

  4、大怒不食

  吃饭时要有愉快的情绪,才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如果盛怒之下勉强进食,会引起胃部的胀满甚至疼痛,还常常会出现一边进食一边呃逆。孙思邈曾说过的“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正是此意。古人还有“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之说。说明人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饮食的吸收消化。愉快的情绪和兴奋的心情都可使食欲大增,胃肠功能增强。这就是古代医家所说的“肝疏泄畅达则脾胃健旺”。反之,情绪不好,恼怒嗔恚,则影响食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这也是古代医家所论述的“七情抑郁,情志不舒,则气血紊乱,伤及脾胃,则食不得化”的道理所在。所以在进食前后均宜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力戒忧愁恼怒,不使其危害健康。

  要使情绪舒畅乐观:

  ①进食的环境要宁静、整洁,这对稳定人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喧闹、嘈杂及脏乱不堪的环境,往往影响人的情绪和食欲,对消化和健康不利。

  ②进食过程中,不谈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不争吵、不辩论、不急躁。要想令人高兴、愉快的事,造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③进食中,听轻快的乐曲,有助于消化吸收。《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故在吃饭时,有轻柔松快的乐曲声相伴,有利于增进食欲。

  5、饭后不要躺卧和剧烈运动

  中医学指出:食毕当行步踌躇……饮食即卧乃生百病。食饱不得速步,登高涉险,恐气满而激,致伤脏腑。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的就是饭后散步有助于促进消化,对身体有利的道理。古人亦有“饱食勿便卧”“食饱不急行”的说法。说的是饭后要活动,但又不宜活动过量;食后便卧会使饮食停滞,食后急行又会使血流于四肢,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只有食后缓缓活动,才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6、餐后要漱口刷牙

  食后刷牙漱口对保持口腔清洁和牙齿健康有益。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云:“食毕当漱口污,令牙齿不败,口香。”的确,饭后口腔、齿隙间黏附着的食物残渣,在口腔内的细菌、生物酶的作用下,会产生尿素及亚硝酸盐等物质,久而久之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古人还有“君欲口齿健,饭后茶水漱”之说。不管说法如何,强调的都是饭后要使口腔清洁,可见,食后漱口早已成为我国传统养生保健的内容之一,故此,要养成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