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线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中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杨书文主任医师普通内科

北京医院
三甲 | 全国第69

中暑是指人体处于高气温或伴有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急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重症中暑分为热衰竭、热痉挛、热射病和日射病。

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产生中署的因素除了气温高外,还与湿度、日照、高温环境暴露时间、劳动强度、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个体健康状况有关。

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户枢的控制下,体内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以及水分蒸发等方式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使体温维持在37℃定右,皮肤温度保持在32℃左右。

随着气温的升高,传导、对流辐射方式散热的逐渐减少,汗液蒸发散热逐渐增加,尤其当外界气温高于32℃时,大部分热量要通过汗液蒸发。如果机体产热大少散热,散热受阻,机体就行过量的热昔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

热衰竭的发病机制足在高温环境下,由于出汁过多,导致失水、失钠、血液浓缩,继而出现皮肤血管扩张,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热痉挛的发病机制是在高温强体力劳动环境下,由于大量出汗,口渴而饮水较多,末补充钠盐,使血钠及氯化物浓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痉李疼痛。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是当周围环境气温升高,达到35℃—39℃或更高,加上机体热调节障碍时,体温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致使机体各内分泌腺功能亢进,而导致新陈代谢加快,机体广热增加。此时,散热又不足,体内热量蓄积过多,体温急剧升高达40℃以亡,导致中暑高热发生。

日射病的发病机制是患者在烈日下劳动时间过长,头部暴晒而又无保护,引起脑组织充血和水肿,脑组织温度可达40℃—42℃。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