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线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立秋养生 应重点养“收”

项凤梅主任医师中医科综合

江西省中医院
三甲

立秋过后,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天气由热渐凉。但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是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保健尤为重要。秋季养生,凡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应以养“收”为原则。

早卧早起防疾病

立秋前后正好处在三伏天,气温仍很高,因此人们又把立秋后的热天称为“秋老虎”。“秋老虎”天气属于温燥,会损害人体的津液,使人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在此时还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疾病的预防。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生发、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对预防秋冬季节的呼吸道病变大有裨益。

有人还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并加强活动,可减少微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饮食要补而不腻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调养保健身体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立秋后天气渐渐转为早晚凉爽,但“秋老虎”的威力很大,眼下气温仍然较高,进补宜清补。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

“清补”当忌辛辣、生火助阳或肥甘油腻、生痰助湿类食品,但并非禁忌荤食。阴虚体弱者在安排膳食时,可以选食瘦猪肉、鸭肉、兔肉、鸡肉、咸鸭蛋、鲜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脾虚的老人应选食有健补脾胃、化除湿邪、性质平和、补而不腻的补益食品,常用的有赤小豆、薏米仁等,将其煮烂,加糖服食,是良好的滋补食品。此外,可常饮冬瓜汤、百合汤、红枣汤、绿豆汤等,以解暑止渴、生津凉血。一般而言,食补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如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天气的转凉,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吃可能伤及脾胃,所以尽量要少吃。

运动不宜过量

在秋天养“收”的时候,不宜做过量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但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此时能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身体较健康者,可从立秋起就尝试冷水浴锻炼。

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秋季容易外感风寒,导致颈椎、脊椎、腰椎有病变的人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不少人青睐于用拔火罐等方法祛除体内的寒气。但专家指出,立秋以后拔火罐不宜多进行,尤其是一些体质比较虚寒者及老年人,否则外环境中的寒气容易随着治疗过程进入体内,反而会加重原有的症状。另外,喜欢在装有空调的健身房里运动者以及常游泳者,也最好不要拔火罐。此外,秋季运动还要特别注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淡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

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一直都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养生内容。希望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饮食起居要合乎秋季养生之道,安然度过这“多事之秋”。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