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在线
百度首页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放射治疗发展史

刘福才副主任医师骨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从此开创了放射线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历史,至今已有100余年。

放射治疗发展史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并成功分离了镭,首次提出了“放射性”的概念。它的生物学效应很快就得到认识。

1899年开始试验性的使用X线来治疗皮肤癌患者,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治愈了第一例病人。

1903年,AlexanderGrahamBell建议物理学家将细小的镭颗粒密封入细玻璃管内,然后放置肿瘤旁进行治疗,从此诞生了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技术。宫颈癌是首先治疗的疾病,这一技术至今临床上仍在使用。

1922年,美国Coulidg发明的首台200KV级深部X线治疗机诞生。Coutard和Hautant报告了应用X线治疗进展性喉癌取得成功,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奠定了放射治疗在肿瘤学中的地位。

1920~1930年,有关实验论证了分次放射治疗的优势,并且Coutard于1934年提出了延长治疗时间的分次治疗方案,成为目前放射治疗的基础。1928年,Coutard报道了分次放射治疗癌症的优越性。

1951年,第一台钴60远距离治疗机在加拿大问世,从此开始了现代外照射治疗,改变了过去X线治疗机只能治疗比较表浅肿瘤的状况,进一步扩大了放射治疗适应症,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

1968年,美国成功地制造了加速管可直立安装于机头内的驻波型电子直线加速器。从此,放射治疗进入了超高压射线治疗的新阶段。Casaertt首次发表了组织放射性敏感性的分类。

1976年,CT开始应用于临床放射治疗中,与治疗计划系统相连接共同构成了一个快速、精确的放射治疗计划与优化系统,放射治疗进入了一个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崭新历史时期。

1977年,美国Bjarngard等提出了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的概念。IMRT不仅要求照射野的形状与病变完全一致,还要求病变内各点的剂量分布均匀,是在3D-CRT基础上的又一发展。

1986年,研制出了微型多功能后装机,它是一台由计算机控制的高剂量率(micro-electronHDR)后装治疗机。进入21世纪,又开发了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使高剂量区的剂量分布更均匀,个性化的治疗更精确和安全。

2008年后,在IGRT的基础上又研发出了快速回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Rapid-Arc)、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olumetricmodulatedtherapy,VMAT)。这几种新型的放射治疗技术不但可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还可大幅缩短放射治疗时间,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治疗时的各种误差,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概率,开创了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治疗实施和验证为一体的精确放射治疗新时代。

share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