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结构图
概述
手可以用来抓和握住东西,两个手相互对称,能处于各种形态、姿势,正常手的姿势主要有休息位和功能位。
手位于上肢前端,其主要构成结构包括手骨、手肌和手关节,各部位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结构
手的主要结构包括手骨、手肌和手关节。
手骨
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腕骨属于短骨,共8块,排成近、远二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共5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第1-5掌骨。近端为底,接腕骨;远端为头,接指骨;中间部为体。
指骨:属长骨,共14块。拇指有2节,分为近节和远节指骨,其余各指为3节,分别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的近端为底,中间部为体,远端为滑车。远节指骨远端掌面粗糙,称远节指骨粗隆。
手肌
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外侧肌群:外侧群较为发达,在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鱼际,有4块肌,即拇短伸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分浅、深两层排列。
中间肌群:位于掌心,包括蚓状肌和骨间肌。其中蚓状肌为4条细束状小肌,位于手掌中部,掌腱膜深面。骨间掌侧肌共3块,位于指深屈肌腱和蚓状肌深面,第2、4、5掌骨掌侧面。骨间背侧肌共4块,位于4个掌骨间隙的背侧。
内侧肌群:位于手掌小指侧,形成一隆起,称小鱼际,有3块肌,即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也分浅、深两层排列。
手关节
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手指间关节。
桡腕关节:又称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由手的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作为关节头,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作为关节窝而构成。
腕骨间关节:为相邻各腕骨之间构成的关节,可分为近侧列腕骨间关节、远侧列腕骨间关节和两列腕骨之间的腕中关节。各腕骨之间借韧带连结成一整体,各关节腔彼此相通,只能作轻微的滑动和转动,属微动关节。
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个掌骨底构成。除拇指和小指的腕掌关节外,其余各指的腕掌关节运动范围极小。
掌骨间关节:是第2-5掌骨底相互之间的平面关节,其关节腔与腕掌关节腔交通。
掌指关节:共5个,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底构成。关节囊薄而松弛,其前、后有韧带增强,掌侧韧带较坚韧,并含有纤维软骨板。
指骨间关节:共9个,各指相邻两节指骨的底和滑车构成,是典型的滑车关节。
手姿势
正常手的姿势有休息位和功能位。
休息位
手的休息位是手内在肌、外在肌、关节囊、韧带张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手自然静止的状态。表现为腕关节背伸10°-15°,轻度尺偏;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半屈曲位,从示指到小指各指腹到手掌的距离越来越小,各指轴线延长线交汇于腕舟骨结节;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正对示指远侧指间关节桡侧。其临床意义在于肌腱损伤后,手的休息位将发生改变。
功能位
手的功能位是手将发挥功能时的准备体位,呈握球状。表现为腕关节背伸20°-25°,轻度尺偏;拇指外展、外旋,与其余手指处于对指位,其掌指及指间关节微屈;其余手指略微分开,掌指、近指间关节半屈位,远侧指间关节轻微屈曲,各手指关节的屈曲程度较一致。其临床意义在于严重手外伤术后,特别是估计日后关节功能难以恢复正常,甚至会发生关节强直者,在此位置固定可使患肢保持最大的功能。
[1]丁文龙,刘学政.系统解剖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0-31,48-49,79-80.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