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正骨疗法的项目保护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了解该疗法在临床上的优势,以及在保护、传承、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
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记载“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清宫正骨流派始终坚持骨伤科传承应该把手法传承放在首要位置。在手法操作上,通过“手摸心会”来知晓身体结构的异常,通过长期的临床训练体会人体筋和骨的病变,运用柔和且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使患者“不知其苦”。清宫正骨流派第六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中医孙树椿教授在手法运用上尤其强调注重“轻巧柔和,以痛为腧”。比如在治疗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症时,患者因疼痛无法翻身、行走,多需借助轮椅行动,清宫正骨流派主张采用归挤拍打法来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经临床证实疗效确切,突出了中医正骨疗法的特色。中医正骨疗法项目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运动医学二科陈明医生表示,虽然骨伤科临证中手法很重要,但与手术并不对立,两者相辅相成,应当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对患者最满意的临床疗效。
陈明介绍,清宫正骨流派提倡“动”与“和”的概念,在运动中求“和”,充分体现骨伤学科“以人为本”的特色。强调骨伤科医生面对的是“有生命的人”,不是简单的机械和解剖结构,影像学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诊断疾病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最终还应是以人为核心的四诊合参来综合考量。
近年来,清宫正骨疗法的传承、保护、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孙树椿提出以辨病辨证相结合、内治外治相辅相成、从整体上重视脏腑为主要内容的孙氏筋伤学术思想,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孙氏筋伤治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正骨疗法项目负责人朱立国教授作为清宫正骨流派第七代传人,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支持下建立了清宫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通过整理流派学术思想、梳理传承谱系、开设流派传承工作站、人才梯队建设、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清宫正骨流派学术影响。
骨伤科手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为口耳相传、师承亲授,但由于骨伤科手法操作技巧性强,在传承中仅仅依靠口耳相传,造成了部分手法失传、失真,具有一定操作风险,影响疗效。
如何让清宫正骨流派的传承不走样?朱立国院士团队自主研发了具备智能化评价、语音实时回馈、视觉跟踪的手法教学机器人,解决了正骨手法传承可重复性差、不能量化考核评价、传承效率低的瓶颈问题,开创了智能化手法传承新模式。针对单一手法操作愈显率低、复发率高的临床问题,基于“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医患配合”理念制定了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方案(旋提手法+颈痛颗粒+颈椎康复操),该方案已在全国125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此外,项目保护单位在朱立国院士团队的带领下,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国内顶尖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将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中医正骨手法的研究和传承中,最大程度保障中医正骨手法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中医药报2024年6月7日8版 本报记者 董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