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穴位图
【概述】
从经络上看,腹部有7条阴经所过(六条阴经和一条任脉),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中医认为:阴属寒、寒则凝、凝则结、结则聚、聚则不通、不通则痛。腹部寒凉是导致腹部肥胖、经络堵塞的最大原因。而腹部的穴位就位于者7条经脉上。
![腹部穴位图](https://magicpic-p.cdn.bcebos.com/atlas/5ab72daf661eeefaa69ae37b1d19066e.png)
【穴位及功效】
1、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2、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3、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4、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
5、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6、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7、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8、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9、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10、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11、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12、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13、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14、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15、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16、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17、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18、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19、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20、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21、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22、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23、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24、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25、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26、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27、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28、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29、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30、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
31、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32、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33、外陵穴:治疗脐周痛。
34、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35、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36、府舍穴:治疗腹痛。
37、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38、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
彩牛养生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