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学论坛

2022-11-15 14:14 广州 | 肿瘤领域专业媒体,肿瘤医生线上学习平台。

作者:徐蕾

医师周刊、肿瘤医学论坛联合首发

严谨,求实,苏逢锡是走在乳腺肿瘤诊疗前沿的外科医生;敢想,敢做,从创立诊所到成立专科门诊部,苏逢锡争做行业的引领者。


体制内的苏逢锡,兢兢业业,深耕学术,践行医者使命。从事乳腺专科40年,主刀乳腺手术一万台以上,诊病17万人次以上,保乳率达50%以上,国内领先。他开创了国内保乳手术先河,是国内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早期乳癌综合治疗的领军人物。

与此同时,苏逢锡对于推动专科的发展也不遗余力。当国内的乳腺专科在临床和科研尚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时,他意识到乳腺专科大有可为,首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专业小组(原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中山二院),并与宋尔卫院士联合创立该院的乳腺肿瘤专科,成为首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主任。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将当初仅有4张病床的乳腺专科小组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乳腺肿瘤医院。

2020年逸仙乳腺肿瘤医院挂牌成立国内首个乳腺肿瘤院中院


体制外创业的苏逢锡,以敏锐的行业视角,先进的运营理念,高标准的团队塑造,心怀赤诚之志,成立苏逢锡诊所。诊所于2019年5月12日开业运营,自此,打造中国的乳腺肿瘤“梅奥诊所”成了苏逢锡及其团队努力的目标。


苏逢锡教授团队


2022年,经历了三年的成长,苏逢锡诊所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是否离愿景更近一步?跟随文字,我们一起见证苏逢锡诊所的逐梦路!


播种梦想,奔赴山海


“建诊所是我的一个梦。为什么要开诊所?我的答案是要完成我未完成的事业。我做了20多年科室主任,一定有一些遗憾,我的一个遗憾是国内的乳腺癌患者目前还无法得到全程的治疗和照顾。”带着如此初衷,在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浪潮和医疗大环境的推动下,苏逢锡创立诊所的梦想得以实现。

2018年年底,广州苏逢锡诊所申请到工商营业执照;2019年3月,苏逢锡诊所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过两个月的充分准备,在2019年5月12日,恰逢国际护士节和母亲节,诊所正式开始运营!

2019年苏逢锡诊所开业揭幕


2019年年底,两百多平的苏逢锡诊所已经无法承载病人的需求,诊所团队开始筹划苏逢锡专科门诊部。同时,更多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的医生加入了这个团队,团队成员扩大到了近三十名。

2020年1月,广州玉峰医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因为乳腺医生被称为“玉峰守护神”,寓意继续为呵护乳腺、治疗乳腺癌不断努力。2020年2月份,以苏逢锡教授为法人,广州玉峰医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广州市苏逢锡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为股东,广州苏逢锡专科门诊部有限公司取得营业执照,经过长达半年余的筹建,2020年8月底,苏逢锡专科门诊部通过了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健康局的验收审批,获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20年9月中旬,苏逢锡专科门诊部正式开业运营!


2020年苏逢锡专科门诊部开业


“苏逢锡诊所近30名全职和多点执业的医生、护长均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的医疗团队,并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立专科联盟,诊所作为医院科室的补充和延伸,继续为乳腺癌病人提供更多的康复治疗。”苏逢锡介绍道。“苏逢锡诊所是苏逢锡专科门诊部的一部分,而专科门诊部的成立则意味着我们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至苏逢锡专科门诊部进行视察并参与门诊部开业揭幕仪式


苏逢锡诊所/专科门诊部的创办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专科的产生、发展、壮大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的过去和现在就是苏逢锡诊所/专科门诊部的前生今世。而苏逢锡医生和宋尔卫院士是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专业的共同创始人,苏逢锡是目前孙逸仙纪念医院在职最老资格的专家,在某种意义上讲,命名“苏逢锡诊所/专科门诊部”表达了苏逢锡团队传承孙逸仙精神和进一步擦亮孙逸仙纪念医院这块招牌的决心。


高标准,刻在基因里


“梅奥诊所之所以能成为梅奥诊所,就是因为它没有把盈利放在第一位,而是做到高标准,我们也要做到这样,将来希望能够建成一家非盈利的医疗机构。”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对于治病救人这件事儿,苏逢锡一向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团队成员。卫健委视察苏逢锡诊所时曾评价:想要他们降低标准都难,这是刻在基因里的。


2020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原大外科副主任兼神经外科副主任陈由芝教授、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钱朝南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广州市卫健委审批管理处处长王锡辉先生、广东省医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家平先生共同参与门诊部开业剪彩活动


“病人至上”是苏逢锡在采访过程中多次强调的字眼。讲到疾病治疗,临床经验丰富的苏逢锡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现在乳腺癌的治疗,我们称之主流治疗,其中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既然有主流治疗,就一定有补充治疗。目前主流治疗在国内已经做得很好,补充治疗却鲜有重视。什么是补充治疗?患者在经历主流治疗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或在身体或在心理。同时她们在恢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往往在她们离开医院后就没有机会得到帮助。苏逢锡诊所/专科门诊部就要做补充治疗,在疾病的全程管理方面下功夫,包括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围手术期管理)、康复、疾病教育等等。同时,一位医生对一位患者的全部身体异常情况负责,这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能让患者有更满意的诊疗体验。”

谈到资本介入,苏逢锡也有自己的标准,“在我理念中,是尽量不融资,如果有一天真的需要,我也适应新的变化,不会这么死板。即使融资,我也有个原则,就是技术团队一定要掌握主控权,不能因为融资而将做好医疗的初心瓦解,变得利益至上。如果我们没有主控权,宁愿不融资,这是非常重要的。”据介绍,诊所成立的初始资金是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十几名医生和护士集资完成的,成立至今一直没有融资,“接触过的资本集团和我们办诊所的初心不完全一致”是苏逢锡给出的答案。当然,对于诊所的盈利,苏逢锡是满怀信心的。诊所成立之初,他曾作出预判:诊所三年甚至提前盈利。对此,苏逢锡自豪地分享:“疫情三年来,医疗机构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总体上处于艰难的生存状态,不少民营医院倒闭。但是,我们诊所的盈利情况比预期的更好,营业额逐步向好。当然,这和诊所规模不是很大、员工工资不是很高等因素有关。”对于未来如何把诊所做成有序经营的企业,苏逢锡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探索。


中国的乳腺肿瘤“梅奥诊所”


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梅奥诊所,可谓医疗界的“典范”。在苏逢锡的眼里,“中国梅奥”并非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了苏逢锡诊所/专科门诊部的愿景和目标:打造中国的乳腺肿瘤梅奥诊所,建设现代的、一体化、一站式、连锁式乳腺专科诊所和门诊部。

“目标不会变,可以走弯路,可以经历曲折,但不能掉头。”打造中国的乳腺肿瘤“梅奥诊所”,使苏逢锡诊所成为一家百年老店,一家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机构,这个目标让苏逢锡充满使命感。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人才培养、品牌打造、企业文化都很重要,为此,苏逢锡一直在思考和学习。


2019年德国著名乳腺外科专家、杜塞尔多夫乳腺中心院长Dr.Mahdi Rezai 造访苏逢锡诊所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的力量永远强于个人。苏逢锡一直很重视人才的培养,他坦言:“十几年前做科室主任时,我就在想,如何培养骨干医生,如何知人善任,才能在我退休以后,让科室得到更好地传承。现在的逸仙乳腺肿瘤医院已经是一所培养乳腺专科医师学校。相信她能够成为未来中国乳腺肿瘤专业的‘黄埔军校’,培养更多‘科班出身’的乳腺专业人才。”

那么,如何破解社会办医的人才困局?苏逢锡认为,社会办医也要紧抓“医、教、研”,“诊所开业之初,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经过三年的成长,现在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讲教学、做科研,创新也必不可少。当然,背靠逸仙乳腺肿瘤医院乳腺科也很重要,毕竟科室经过20年,已有充足的经验。”

谈及企业文化,苏逢锡指出诊所/专科门诊部的核心价值观:病人至上,以人为本,享受工作。从医至今,苏逢锡一直强调医学的人文精神,医生要始终应以病人为中心,坚持病人利益至上。“基于乳腺健康和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相关专业的合作团队,以乳腺癌康复者需求为中心,从癌症确诊开始直至生命结束,提供全程管理,包括一系列身心及社会支持、医疗与服务,帮助乳腺癌康复者回归自我、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就是我们的使命。”苏逢锡语重心长道。


2021年乳愿相随老病友活动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苏逢锡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是热爱的,所以步入花甲之年依旧选择创业,享受工作,不曾止步。奔波于医院和诊所之间,临床、教学、科研,一样没落下。值得一提的是,苏逢锡团队也会在工作之余花心思做科普,文字、图片、短视频,多形式、多渠道,与时俱进,借助网络的力量推广大众对疾病的科学认知,激励鼓舞患者积极治疗,乐观面对生活,“只要是有意义的事儿,我们都愿意尝试。”苏逢锡如是说。“整合医学还要逐步完善,数字健康管理还需进一步探索。”对于未来展望,苏逢锡直言,“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话-TA们说

吴建南教授

/////////

医师周刊:加入苏逢锡诊所至今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和最初的设想是否吻合?


吴建南:最大的感受就是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跟医生沟通,医生能够完全的解决患者心里的疑问。医生的自律性和服务意识更高,看病更加仔细、全面。另外,在诊所更容易整合资源,实现多学科会诊,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患者满意度更高。


医师周刊:工作中,医生的职业认同感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吴建南:职业认同感最主要就是救死扶伤,为患者解决问题,让患者满意。比如,年轻女孩,患乳腺癌是件不幸的事情,经过我们的治疗后,肿瘤完全消退,同时保留了乳房的完整和美观。那么,医生在治病的同时,也改变了患者的人生轨迹,这让我们内心有很大的成就感。


医师周刊:诊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耕耘。对于自身,有何规划?对于诊所,有何展望?


吴建南:对于诊所,第一就是运营体制的完善,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细化;第二,希望诊所未来能够做成一家专科医院。这样我们就能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比如高端技术、医保等方面会更加完善。另外,更加关注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不仅活下来,更要活得好。未来我们做成一家医院,就好比是“白云机场”,医生就是各大“航空公司”,我们提供场地,提供各种资源,也可以做培训。


对于自身,我希望成为一名乳腺外科中全产业链的医生,能做乳腺癌手术,能做乳房重建,能做淋巴水肿。当然,现在我已经在做这些,但是还需要精益求精,比如做到伤口最小化、水肿发生率降到最低,而这些在专科门诊部能得到更快地实现。

邓贺然医生

/////////

医师周刊:加入苏逢锡诊所至今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和最初的设想是否吻合?


邓贺然:苏逢锡诊所跟一般的诊所不同,是公立大型三甲医院明星科室的骨干医生兼职办的诊所,非常专业,能够解决很多疑难问题。我们通过常年在一线工作,发现患者的很多痛点,但是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比如患者会面临心理、睡眠、营养等方面的困扰,影响生活质量。这些问题在常规医院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诊所就可以作为常规医院的延伸和补充,为解决患者的这些痛点,提供苏逢锡团队的解决方案。


诊所以“病人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给病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专业的方式去完善、满足病人的需求,这是诊所创立的初衷,一直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帮病人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帮医院解决问题,这样子,病人的就医体验变好了、满意度提高了,同时使得大医院的医疗资源用在解决大问题上,提高了大医院的效率。诊所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医疗服务,增加了医疗服务的供给,我认为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医师周刊:工作中,医生的职业认同感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邓贺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诊所患者有更多的时间跟医生沟通(一个号约20分钟),很充分,病人也的确有这方面的需求。医生的效率更高,病人的体验更好,医患之间很融洽,一点都不紧张。


医师周刊:诊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耕耘。对于自身,有何规划?对于诊所,有何展望?


邓贺然:我们的目标是把诊所做成一个百年品牌,为病人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正在路上,我会坚定的朝着这个目标走下去。

陈怡医生

/////////

医师周刊:加入苏逢锡诊所至今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和最初的设想是否吻合?


陈怡: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不断挑战、不断突破、创造自己的最高记录,最多门诊量、单日最高营业收入、单月最高手术台数等等。


和我最初的设想还是吻合的,就是我们一直在做乳腺健康、乳腺疾病、乳腺癌辅助治疗,在这一领域生根。当然,有些方面是我意料之外的。首先,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诊所经历了很多磨难。当时正值我们筹备成立专科门诊部,由于人员的不足、政策的限制等,导致我们那段时间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在做好充分的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很快就开诊了。另外,由于我们的医疗人员来自公立医院,更擅长主流治疗,因此,我们的乳腺癌辅助治疗、康复、营养等领域还没发展起来,这也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一方面,也是未来我们要着重去发展的一些项目。


医师周刊:工作中,医生的职业认同感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陈怡:现在社交媒体很发达,大家知道苏逢锡门诊部,看到一些评论后,专程挂号来找我看病,这是让我很感动的。有些同行,他们比普通百姓更了解医疗行业,也会把他们最重要的人推荐到我们这里做诊断和治疗,这也是对我们极大的认可。


医师周刊:诊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耕耘。对于自身,有何规划?对于诊所,有何展望?


陈怡:对于自身,除了是乳腺科医生外,我又多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但是管理方面我也不是科班出身,作为一个跨界工作者,在管理方面,我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更强大的领导力、更好的沟通能力、如何调动同事和下属的积极性、怎样带领团队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等,这些方面都是需要我提升的。


从诊所到专科门诊部,我们下一步的规划是成立乳腺专科医院,只有医院的平台才能让我们去做更多的医疗服务,比如高级别的手术,我们整个的医疗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做医院估计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但我相信我们会克服。正如苏逢锡教授所说,我们要做成中国的乳腺肿瘤“梅奥诊所”,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尤秋婷医生

/////////

医师周刊:请您分享下作为“管理者”这一角色的心得体会?


尤秋婷:我们团队从诊所规模扩大到专科门诊部,一直都是以“专业人员管理”为主要模式,团队成员三分之二都是医生,首先保证医疗的专业水平一直处于顶尖地位,再往其它方向去发展,避免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我在诊所前期的筹建以及机构成立后的对外合作方面负责的事务会比较多,这个过程非常锻炼人,对于我来说很多都是全新的领域,涉及不同专业方面的知识,要保持不断地学习、查询最新的资料、请教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反复实践并求证,这个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但也正是这些试错的机会让我们团队和机构在不断完善,慢慢往我们理想的状态去发展。在我们团队,信任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团队的医生“股东”之间、在苏教授和核心成员之间、在我们和员工之间,都保持了充分的信任,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沟通,以调整和优化每个医疗环节的细节。非常感谢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互相包容、共同成长,相信我们可以继续以初心实现我们的梦想。


医师周刊:对于诊所,有何展望?


尤秋婷:从苏逢锡诊所到苏逢锡专科门诊部,我们的业务和场地逐渐增加,现在看来依旧满足不了病人的一些需求,比如住院需求、医保问题,所以未来我们将向乳腺专科医院去发展。


成立专科医院需要一到两年时间来策划这件事,目前已经在规划中了,后期还要考虑人才引进。医疗专业型人才会扩充,但不会降低标准,同时,增加一些专业的管理型人才,比如行政、财务、宣传等。


对于“医教研”,在医疗方面,我们尽可能满足病人更多地需求;教学方面,因为场地等原因会有些限制,但是也会带一些进修的医生参观、学习,未来成立医院后,在教学方面会强化;科研方面,我们现在也在做,但是因为门诊部体量小,科研相对局限,没有实验室,基础科研比较薄弱,未来医院建成的话,临床和基础领域都会涉及。


医师周刊:对病人有哪些想说的话?


尤秋婷:得乳腺癌是件不幸的事情,我们作为医生,希望能尽可能多提供给病人一些帮助,希望病人少走些弯路。“虽然确诊乳腺癌是不幸的,但是我们要相信这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坎,跨过去就好了。”这是我经常对病人说的话。

曾敏华护士长

/////////

医师周刊:请您分享下作为“管理者”这一角色的心得体会?


曾敏华:我工作了17年,由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护长,之前完全没有认真规划过职业生涯。2019年,我开始进入诊所当护士兼管理者,有幸在这个最基础、最具体、也最繁琐的职能岗位成长。工作由低到高,逐步走过来,收获很多,然而最让我得到锻炼的地方还是在专科门诊部。专科门诊部的筹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工作任务包括项目规划、工程管理、采购、招聘等。我参与了整个筹建过程,事无巨细,设计图纸、了解门诊部医疗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人行物品动线起向、设施配置、服务流程等。也正因为如此,我现在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如何做好后勤工作才能确保临床工作的顺畅进行。


目前,我所涉及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包括日常事务、固定资产管理、时间管理、设备维保、员工生活福利、各类采购及付款申请等。在有效分配及合理利用资源,节省管理过程当中成本,提高效率是门诊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我今后提升的方向。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医疗机构,我们都在维系着生命,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必须作风严谨、认真负责,并不断提升专科知识。


医师周刊:对于诊所,有何展望?


曾敏华:我希望我们未来是一家全程管理的乳腺专科医院,包含筛查,乳腺体检项目;还有健康教育,告诉健康人群如何佩戴、清洗文胸、如何饮食、如何健身等;有内科、外科、还要增加中医(健康人群的乳腺理疗、乳腺癌患者中医调理康复)、妇科、骨科(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期间要重视骨健康、晚期患者有骨转移并发症等)、康复等相应科室,并不断将每个科室扩展到每一层楼,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


大力发展“医教研”,传承“保乳”的理念,使乳腺疾病治疗更规范、更符合中国国情。希望未来我们的临床研究做得更好,特别是疾病管理,苏教授是国内最早做疾病管理项目的。在营养领域也要加强,为健康人群、乳腺癌病人提供专业的饮食指导。


希望未来我们能成立一家既符合国家要求,又符合我们的创办理念的乳腺专科医院。还希望我们能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去帮助有需要的患者渡过难关。总之,我们想做中国的乳腺“梅奥医院”。

交流一下
抢沙发